写给记忆中的年(一)洒扫篇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说,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搞不定或置之不理的人,说什么平天下的大志向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儒家引导人要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即先立身立命,再利国利民利天下。由此可见,洒扫庭院洁净居室,还真非一件小事。一个干净爱整洁的人决非懒汉,即使不能“治国平天下”,生活中也一定是个自立自强勤劳可爱的人。
春节前,无论东西南北中,家家户户的大扫除之所以轰轰烈烈,寓意除陈(尘)迎新,扫除污秽之气,干干净净过节,我觉得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也许还是源于儒家修身立命的思想。
写给记忆中的年(一)洒扫篇在北方,按习俗,腊月二十三“甜瓜祭灶”后,腊月二十四开始人们便拉开大扫除的大幕,一直忙活到年三十才结束。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小年过后选一个日朗风轻的日子“扫房子”,作为女孩,我自然是母亲最得力的帮手。一清早吃完饭,我便把凳子椅子搬到窗台下摆好,然后出出进进像泥瓦工砌墙一样,把被褥枕头摞在上面。这时,母亲早已系好围裙蒙好头巾,举着父亲事先绑好长竿的笤帚开始扫顶棚和四角的灰尘蛛网。我则继续把柜子上的“瓶瓶罐罐”等大小零碎物品转移到院里的花墙上,再用抹布一一擦拭干净。母亲平时交给我的生活妙招总在这个时候派上大用场。一些难擦的污渍,用蒸馒头的面碱一蹭,便都光洁如新了,所以虽然天冷,手被冻得通红不听使唤,但看着这些旧物重又青春焕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另一件我最喜欢干的,就是打扫柜子底下,各种空隙角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过程像淘宝一样,充满了各种惊喜。很多许久不见的小东西,一只嘎啦哈,一枚键子,一个玻璃球,一本图画书,一截铅笔,一块橡皮,甚而母亲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扣子等等,都会在这个时候跑出来重见天日。运气好的话,还有硬币。我乐呵呵的拾起这些小东西,一边搜索与它们的亲密往事,一边如获至宝如意外之喜的摊在手里,美滋滋的展示给母亲看。母亲的眼睛里也总是雀跃着惊喜,还不忘补一句:“当初哪哪都找不着,原来掉这儿了啊”。失而复得的心境,竟比最初拥有时还要激动,殊不知,它们原本就属于自己啊。只可惜,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失而复得,比如青春,岁月,比如有些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些擦肩而过的缘分就再无可能有交集,所以,珍惜二字尤为重要。
扫完室内扫院子,我帮父亲清理好门窗上旧年贴的旧对联,旧挂旗,然后掐起大扫帚,猛虎生风般,就开始了院子里的大清扫。从后院到前院,顿时烟尘四起,尘舞烟跳,连在树丫上悠闲打盹的鸡,都被我的“狂魔乱舞”“烟尘斗乱”惊得“鸡飞狗跳”,四下逃窜。母亲见状扯着嗓子训斥道:“按(嫩)着扫呀,干点活这暴土浪长的”,说罢,几盆洗衣水冲着墙根上肆虐的烟尘泼将过去,不消一会儿,“小鬼们”就纷纷毙命了。
父亲开始忙着挑水,来来回回几次,总算缸满桶满。我帮母亲把洗好的被单褥挂在院子里的晒衣绳上,美美的阳光浴,肥皂香。窗明几净,内外一新,小院立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情致。心里暗自雀跃着,被年的氛围包裹着,也对远方的岁月期盼着,憧憬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境如明媚的阳光,格外美好。
写给记忆中的年(一)洒扫篇不知其他人家怎样我没留意过,反正在我家,过年扫房子的这一天,必定要吃小米干饭。金黄金黄的小米下锅煮熟捞起,然后母亲再放到猪肉粉条炖白菜的锅上一蒸,隔着锅盖冒出的热气,米香菜香氤氲在空气里,勾引着我肚子里的馋虫。
年关将近,母亲也会在这一天再加上几个菜,酸菜炖冻豆腐,炒鸡蛋,芹菜炒肉丝等等,像小除夕一样。盛一碗油亮金黄的小米干饭,大快朵颐地吃着在那时看来比较丰盛今天依旧想念的菜肴,吃饱了,喝一碗浓浓的小米米汤,是那时最美现在想来也很美的事。
写给记忆中的年(一)洒扫篇写给记忆中的年(一)洒扫篇
岁月流转,如今身居江南小城一角的我,也会在年关将近的某一个晴日,洒扫居室,洗洗涮涮,在阳光洒下的光束里,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少年时洒扫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