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为了活着
——书评:余华之《活着》
在“活着”的故事里,所有人都相继死去。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从上世纪40年代国共战争到70年代末期后毛泽东时代,动荡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所能遇到的一切苦难。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与他相依为命,最终消逝在暮色苍茫之中……
有的书让人看到希望,有的书让人看到绝望,弃医从文的余华,冷静的近乎残酷,让我们看到绝望;有些书不值得去读第二遍,而有些书则不敢去读第二遍,《活着》属于后者,让人不忍卒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福贵的一生让人不敢直视,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和苦难一个个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同情的泪水似乎早已流干,甚至连叹息都显得多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活着是对抗苦难还是接受苦难,取决于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芸芸众生都在接受苦难,少数人在对抗苦难,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绝大多数人都像福贵,逆来顺受,向命运屈服,将苟活作为唯一的生活目标,这种动物的本能也是福贵唯一活着的意志。人们往往低估了人类接受悲剧和承受苦难的能力,而《活着》(刘震云小说《一九四二》亦是如此)让我们终于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然而,即使再苦难的人生,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在旁观者的眼里,经历过如此之多苦难的福贵似乎仅仅是一个活着的幸存者,但是从福贵用一天的时间向年轻的故事搜集者讲述自己一生的口吻中,依然能够体会到自己曾拥有过的一切,是那么的温暖。
是的,这就是生活。“活着”的福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你对别人的苦难是寄予深切的同情还是感动的泪水,都不要试图去评论别人的人生!
因为,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所谓人生,就是在未知的命运面前,我们四处索寻幸福的路口——有时候走对了,有时候又走错了;有时候错了,但我们最终又走对了;有时候对了,走着走着却走错了。而面对这一切,我们却依然不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上帝无言,只有时间可以说明一切。
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