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影评
文/王悦康
和朋友从影院出来,大家都觉得摸不着头脑。挺简单的故事,许多对话和情节硬是搞得啰里啰嗦,莫名其妙。我觉得,从《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姜文已经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玩电影。
网上有影评人把姜文封神,确实,《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鬼子来了》可以证明,这两部拍得非常好。但紧接着《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有观众表示看不懂。不过很快,大量关于影片隐喻的分析便出来了,许多人看完评论之后更觉得姜文牛逼了,当然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姜文拍摄这样一部“非主流”电影的意义。在我看来,其实许多关于隐喻的分析有些过头,可能姜文当时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么多,不过也无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评作为另一种艺术,本身也超出电影创作本身了,会衍生出更多的分析与理解,这也是正常的。
我一直觉得好电影的标准就是拍人事,说人话,讲人性。但是姜文从《太阳照常升起后》开始慢慢偏离了这个轨道,首先电影故事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无论是原创剧本还是改编剧本均似空中楼阁。其次,人物不说人话,对白大多是无意义的重复,耍嘴皮子,抖机灵。最后不讲人性,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任性甚至癫狂的,在此之上的一切讨论都相当于是带着镣铐跳舞,始终无法激起更广的社会范围内的讨论。具体可参照同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包括韩国电影《熔炉》。我觉得《太阳照常升起》以及姜文后来的“民国三部曲”,始终都是个人的自娱自乐,有点像一群电影学院的高材生在屋里闭门造车搞出来的剧本。有人说这就是姜文的个人风格,其实我很不认同。《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鬼子来了》明明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有点像好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拍出《霸王别姬》的陈凯歌会拍个《道士下山》,拍出《活着》的张艺谋会拍个《长城》,这里面有啥个人风格?没有。就是商业资本运作。再大的艺术家也要赚钱吃饭。但是,问题来了,其实他们并不适合拍商业片。这有点像赶鸭子上架,市场硬逼着第五代导演开始转型,结果市场反响还挺差的。让一群搞艺术的去拍商业片,可真难为他们。
回到这部片子本身,首先彭于晏就挺别扭的,不是演员的问题,是选角的问题。他不太适合这部戏的风格,和《太阳照常升起》里房祖名那个角色一样,非常别扭。姜文选他来演,中间各种展现他肌肉的镜头,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粉丝流量。但其实挺没意思的,因为之前《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就是纯粹的“卖肉电影”,整部片子展现彭于晏胸肌,腹肌的镜头比这部还多。接着剧情,就是个复仇的故事,我一直很期待最后会有个反转,因为廖凡一直说是彭于晏杀了师父,结果大失所望。然后打日本鬼子那一段,有点受不了,不好笑硬咯吱你,堪比潘长江的《举起手来》。最后是整个电影的节奏和台词,拖沓啰嗦,和《让子弹飞》作比较,同样的电影时长,《让子弹飞》就比这个丰富得多,台词节奏都更为简洁明快。
做个总结吧,我觉得是个烂片,但又不是其他那种弱智烂片。姜文有想法,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回事。希望姜文别再玩了,好好拍一部《鬼子来了》比玩十部《邪不压正》都要强。到底是不是个好片子,交给时间去检验是最好的办法。田壮壮说他的《盗马贼》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当年《大话西游》被骂的狗血喷头,后来不也解构出来一大堆东西吗?搞不好未来的观众也能从《邪不压正》里解构出好多来。
反正现在我是没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