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谈钱,才是真正的体面
文| 陈娅希
1
昨天有个公众号大V跟我发牢骚,说他一朋友叫他帮忙写文案,因为熟,他就没开口提钱的事。
字数不多,但也不容易。他花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弄好给对方,结果对方对酬劳一事只字不提。
我觉得这事怪他,没提前说好。
碍着情面,拉不下脸,没说清。一直不敢开口拒绝,最后却为自己买羞。
其实,不谈钱的坏处,比谈钱多得多。
以上面的事件为例:
于委托方——
如果受托方并非真心实意地帮你,他势必心有怨怼,做起事来大抵不会尽心尽力,提供的服务也打点折扣。
于受托方——
你越不要钱,对方越认为你工作简单,时间廉价,不会珍惜你的劳动成果。而且,下次还找你,直到你的怨怼不断累积至爆发。
最倒霉的是遇上那种抱持“我弱我有理”“你行你该上”的人,会挟“情比金坚”之名,行道德绑架,占你便宜之实,你终于狠心拒绝了,对方还来一句“你这人怎么这么计较”、“不就帮一个小忙吗?”,你吃力不讨好,还落得一肚子气。
所以,该谈钱的时候,要勇于开口。
或许你会说,我是想着人不要那么短视,积累一下人脉……这话没错,但是别搞偏了。
——人脉是你的实力吸引来的,如果你不行,你免费的别人也不会找你,既然能找到你,说明你还是有价值的,况且,那些动辄假手于“找免费劳动力”的人,会有多高端?
以前我们羞于谈钱,因为谈钱伤感情。其实能被钱伤害到的感情一定是塑料情。
害怕谈钱伤感情的人,都不懂钱
02
事实上依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都保持着相当糟糕的财务状态,主要表现在:
1)别人欠了我的钱,我反而不好意思问他要回来,久而久之我自己都给忘了,再想起来的时候,更难开口;
2)羞于找人借钱,更不会组队集资创业,觉得有风险,而且“谈钱伤感情”,所以从没有类似“我们集资一起干一票”的经历;
3)别人借我钱,我一旦拒绝,反而像欠了他人情一样内疚,觉得“没帮上忙,真不好意思”。
后来我和别人交流发现,不止我一个人陷于以上问题的泥淖里,以上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你真是个好人”类似评语越多的人,或者社会经历越浅薄的人,越普遍存在——所谓“太爱惜自己的羽毛”,说的就是这个,最后导致大家都有一个“豪爽的开头,佛系的结局”。
但是我有个同学,他出身浙江某商人家庭,家族几代都从商,他家庭教育背景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我发现,他有个特殊的习惯:每当我帮他办完一件事,他会立刻回过来一个微信红包。
我最初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在我过去的认知体系里,这是一种典型的“见外”表现,以及“我帮你这些忙是想交你这个朋友,你这么一搞,是觉得我图你钱?”
我一开始并不收这些红包,全部到时间自动退回了他账号,我打算用这种行动暗示也是明示他:第一,我帮你忙不是为了钱,第二,你没必要搞得这么客气。
后来,那个同学干脆不发红包了,直接支付宝转账,还附带留言“姐,辛苦了,买杯星巴克解解渴”——说是“买杯星巴克”,实际上每次的数额大概能买10杯星巴克。
过后我和他谈及我的困惑,我说:“你这么做,太见外,也太违背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了,我从小都是‘谈钱伤感情’、‘举手之劳,不必客气’。”
他笑得很自然,用一种“我跟99个人解释过同样的问题了”的微笑告诉我:他“顺手红包”的行为,不是一种“见外”或者“付出补偿”。
在他从小受到的教育里,这恰恰是从商者“我记得你恩情”的典型表现,比“改天我请你吃饭(实际上大部分人就这么一客套,从没请过)”,更加即时而靠谱,即:不让帮你的人白干,让别人知道你懂得报恩。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告诉我,我们没有那么熟,在不熟的情况下,行为不会僭越而随意,“我懂规矩,请您放心”。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诱人——至少同等条件下,让我选择生意伙伴,我会优先考虑他,因为他往往在办事前,就把分红都考虑好了,不会到最后分蛋糕的时候,拿出空头支票一通“望梅止渴”。
喜欢“谈钱”的人会更有钱”,而纯依靠智力挣钱的人会更辛苦。
03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让人朝着“锱铢必较”或是当一个“凡有付出,必要求回报”的吝啬鬼的方向去努力,而是强迫自己去思考,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和金钱挂钩;以及思考现有能力、付出回报比以及可用资源挖掘各该如何。
你要不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现在的状态,付出和收入是否成正比?”
“如果不是,你是否在损失眼前的收获,押注于未来的时间价值?”
“如果没有,你是否正在做你喜欢的事情?”
“如果不是,有没有可以改变现状的途径?”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思考会带来一个非常痛苦的认知转变过程,你试着每天这么问自己几次,时间长了,肯定三观崩塌。
你还会发现,其实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偷懒,逃避去思考这种现实的问题,比如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一概不知,房价、地段、区位一窍不通,灰色区域充耳不闻也没想着去了解过,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进行一种简单的冬眠动物囤货式“自我提升累积”。
“努力和回报”的关系,大概是社会营造给单线程思考方式人群的一个“最温暖骗局”,与其说“努力挥锄头”是在努力,不如说是一种当前时代下,一厢情愿的幻想和“思维偷懒”。
所以,今后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喜欢“谈钱”的人会更有钱”,而纯依靠智力挣钱的人会更辛苦。
04
谈钱伤感情,一定是塑料情。
我其实能理解,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谈钱”的保守和对感情更为看重的原因。
但随着物质社会的逐渐发达,“潜规则”慢慢被更清楚的体系取代后,将带来更加精准的智力分工,但是纯粹靠智力进行财富累积的道路,会越来越难。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高校中,最聪明、最善于研究、最会写文章的一群researchers,为了一个教职打的头破血流,上位之后,还面临着和一堆顶级高智商的人竞争,代价是长期面对电脑的高度近视和颈椎问题。
曾经,在我们的认知里,不会让我们去明智而正确地和人“谈钱”,导致我们往往要经历一次一次谈钱的痛苦。
比如看着满大街的“奔驰”、“宝马”,再看看自己领的工资,盘算着多久才能买得起;而早几年毕业先买房“上车”的同学,家里还成了拆迁户,现在过得美滋滋。
这种事情现在实在不胜枚举,类似例子多了解两遍,三观崩塌。
所以,谈钱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必须课,不然你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无忧无虑、没有金钱风暴的温室里呆了许多年,最后只会成为一颗精致的螺丝钉,看似在深入,实际上就在原地转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