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战钢锯岭》看主人公的价值观
影视作品好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剧中人物矛盾的关系。矛盾越大越难调和,那么带给观众的冲击也越大,剧情才好看。《血战钢锯岭》的主要矛盾,就是男主角德斯蒙德信奉基督教不杀人的价值观,跟战场上杀死敌人获得生存这一规则的矛盾,电影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这跟主线来进行阐述的。
价值观的形成
电影从情节上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讲述德斯蒙德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影片用德斯蒙德生活的几个事件来展现,一个是他小时候跟弟弟打架时,用砖块差点失手把弟弟给砸死了,德斯蒙德自己也吓得不轻,并给幼小的他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产生了不可夺人性命的基本价值观。
电影中对当时情景的处理是很有意思的,导演用的是慢镜头。这种镜头语言充分表现了主角当时恍惚的感觉,也切合了人物的心理。包括德斯蒙德看到墙上与《圣经》相关的图画和第七条戒律:不可杀人,也是在这种慢镜头下完成的,再加上她母亲则调“杀人是最重的罪,在上帝眼中是最恶劣的罪行”,更加强化这种价值观。
另外一件事其实是在钢锯岭上战斗的空隙,德斯蒙德以回忆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也是对在部队里为什么不拿枪做了交待。起因是德斯蒙德的父亲参加完一战后有战争创伤,酗酒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他们兄弟两个,而让他无法忍受的是父亲也会打母亲。在一次争吵中,父亲拿出了手枪,而已经成年的德斯蒙德及时制止了父亲,抢到了手枪并将枪口对准了父亲,虽然最终德斯蒙德放下了手枪,但从心里他已经将父亲杀死了,他感到痛苦和罪恶,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碰枪。
可以说这两个情节是对他的价值观做了一个全面的解释
价值观的维护
带着这样价值观的德斯蒙德参军后,在最开始的训练中表现得并不比别人差。但在步枪训练这个环节,他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考验。当他的直接上级中士发现他不愿意碰枪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报告给上级,训练时当着大家面羞辱他,挑拨战友戏弄、孤立、殴打他,想以精神问题赶出军营,申请的假期不批准。并最终以他不愿持枪而将他交给军事法庭进行审判,由此让矛盾冲突走向了尖锐。
在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折磨之下,德斯蒙德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坚定地维护着心中的底线。
而在军事法庭上,父亲以一个一战老兵的身份,为他争取到了公平的判决,德斯蒙德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疗兵。
价值观血与火的考验
电影的后半部分,集中而全面地给观众展现了钢锯岭战斗的紧张和残酷,德斯蒙德作为一名医疗兵在战斗一开始,就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让队友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日军的凶猛和狡诈,部队损失惨重,所有人撤出阵地后,德斯蒙德却依靠自己的信仰,孤身一人地救出了几十位伤员,而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也证明了他所坚持的信仰是正确和有意义的。
#6094-阿东-三悟久子#橙子学院码字岛第9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