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叙杂记(68):边界感
书虽说看得不多,但追热点也算是看了几本,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有虽说不多,也算是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为什么还常常陷入困境,为什么有时候总不能释怀,也许是没将那些道理用于现实吧。
上周女儿回家时还对她说,以后在家我把你当客人,到你家我把自己当客人,说得斩钉截铁,却没做到言行一致。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看过了太多的亲情关系,感觉父母与子女还是要有一定的边界感。道理懂了,却没做好,主人没有发出邀请,就想着去作客了。
今天的视频比平常要早一点,女儿下班刚到家就打来了视频,而我们今天也比往常要早一点,已经吃好晚饭了。
刚准备去洗碗,接到了女儿的视频,周五的时光无形中让人有了放松感,闲聊中说想去她那,帮她做一些营养汤,可能是信号不好,她只听到了前半句,着急的说我家住不下,听到她说这句话的那一刻心里一沉,说不出的伤感。本想着三伏天到了,去他那帮助她调理一下,煮点营养汤,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还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没想到一句话扼杀了我这幻想的念头。
碰了个软钉子,我去洗碗了,留下了她爸独自一人对着镜头自顾自看着手机,女儿也许还没感觉到我不太高兴,还在自顾自说着其他的事,突然间感觉似乎冷了场,发现怎么没有人回应她?问了两遍,她爸说妈妈洗碗去了,女儿说那你呢?你怎么不回答?说着不高兴将手机挂断了。
直觉告诉我,女儿不高兴了,但没有及时将手机回拨过去,继续将碗洗好了,厨房清理干净,然后再回拨过去了一个电话,电话挂断,用文字问了一句,有事?没事,就是问你为啥不接电话?我说。女儿说生气了,不想接电话,都不理睬我,爸爸也不理睬我。
我解释说在洗碗,爸爸出去看望奶奶了。女儿随即回拨过来视频,这也是她最大的优点吧,虽然嘴上说着什么,但最终都还是听我们的话。
再次接通了电话,深一步进行了交流,我说了自己刚才的想法,本意是好意,天热了,这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营养汤的做法,红豆,绿豆,银耳汤之类的,想着有机会去她那给她也熬一点,想着那些总比奶茶好。女儿也解释说她不是那个意思,她不是不让我去,她租的是公寓,只有一间房,一个床,如果我去,没有地方住,除非另外租一个两居室。她也明确表明了她的观点,同住一屋可以,但不能住一室。这也也许就是最后的边界线吧。
说开了也就没事了,继续着她刚才的话题,又聊了一个多小时,虽然话是说开了,但还是给了我一个警醒,下次不能太冒昧了,自始至终要记得那最后的边界感,其实这也是我提倡的,这么多年来,能够和谐相处,估计大概就是一直保持着那种边界感吧。上次回家还说,她和同事说喜欢和我们住在一起。
其实人和人之间相处都要有一点边界感吧,不只是朋友之间,亲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