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纠结,但不能戒酒---爱喝酒的宋老师
宋老师是我同学,曾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现在调入**区转行做管理工作。说起职务调动,还是路朝东撺掇的,喝酒的时候路朝东不止一次这么说过,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个撺掇是对的”。在我看来,一切都是对的。
宋老师有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喝酒。如果非要说有第三个,那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喝酒。看书这种事,很多成年人都懂,肯定不是《读者文摘》《故事会》之类,更不是各种教学类书籍,具体看啥,就不用一一细说了。至于喝酒这项工作,自宋老师从**县回归“大焦躁”时的第一次聚餐,大家就领教过了。
应该是一零年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一个晚上,杨树街一家不错的饭店(应该是现在的怀庆老董家),一帮高中同学们给宋老师接风洗尘。吃得什么,聊得什么都记不清了,唯独能想起来的是,宋老师坚持要按照“濮阳规矩”和大家喝一圈。咱们焦作打圈,你提一杯,打一圈喝一满杯,应该就说得过去了。碰到麻缠点的朋友,有两杯肯定就算过圈了。濮阳规矩截然不同,好像是自己先干一杯,再给你端一杯,,十人左右的局,一圈下来,宋老师差不多也要喝了十杯。刚开始大家还在看热闹,后半圈就直劝宋老师“悠着点”,怕他喝坏身体。好在宋老师量大,没有直接倒下。即便如此,也着实喝多了。从此以后,宋老师在我们高中同学圈里留下了“爱喝能喝敢喝”的威名。不过,在大家看来,宋老师的酒量也没有到那种喝不多的地步。
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的宋老师,过得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几乎一天到晚都泡在学校,当班主任,晚上还要等吹熄灯号,还要去学生宿舍查寝室。甚至一周要有四五天时间都呆在学校不回家。这也许正是后来路朝东劝宋老师换岗的最直接的原因。毕竟,还要顾家,还要过日子,长此以往,家将不家。
那时,**的教师待遇着实不高,我拿两千多的时候,宋老师也就接近两千。等我拿四千的时候,宋老师将将拿两千多,带上各种补助,也不到三千。说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一点都不过分。好在宋老师乐观开朗,心态很好,偶尔发几句牢骚,依旧不能冲淡他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热情。
通达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机缘巧合,宋老师顺利调离了梦魇一样的**,脱离了朋友们眼中的苦海。集聚区的工作,搞管理,和人打交道,没有**学生工作那么琐碎。宋老师还是有闲暇的时间,和同学们喝酒的机会慢慢地增多,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据宋老师讲,离开四中再去看**,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与**相比,**区几乎算是天堂了。除了领导指示和日常工作,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下面来办事的人员。即便是各种各样的关系户,即便他再牛逼地不像,在宋老师面前也得有所收敛,保持克制。宋老师毕竟是教师出身,在面对各种审批、报件时,总能耐心地说服和解答,告诉来访人员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争取不让人家跑第二趟。当然,**区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复杂之地。一边是领导指示,一边是规章制度,一边是各种关系,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各种业务单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A也不是,听B更不是。能感受得到,那段时间,宋老师就像过平衡木一样,战战兢兢,步步惊心。好在宋老师一副爽朗的性格,貌似粗犷的外表之下,映衬着“做事有原则、心中有底线”的坚守。即便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最边缘,宋老师仍旧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了。
即便如此,凡事无两全。宋老师再怎么“不忘初心”,再怎么“砥砺前行”,难免还是要经历一些“违规不违法”的混沌环节。每每提到此类遭遇,宋老师总是一边笑着,一边发愁,然后举起手中的酒杯说到“喝酒、喝酒”。仿佛酒一下肚,烦恼便会烟消云散一样。这样的事情,谁遇到谁不糟心?谁又能遇不到呢?我跟宋老师分享了一句话,也希望他能有所感悟—同流不合污,随波不逐流。
其实,我们大体和宋老师一样,都在矛盾里压抑,都在徘徊中挣扎,都在进退间纠结。是啊,苍天饶过谁?
宋老师也算得上成功人士了。贷款买了房,又贷款买了车。娇妻一子,二女成双。
三餐无忧,四时风光。
五口小家,上有高堂。
县城老宅,即拆即偿。
家姐宋总,毛铺荞香。
虽爱饮酒,无需杜康。
宋老师性格好,是同学里的大随帮。吃什么喝什么干什么,都行。笑一笑,心不慌。酒不停,人健康。
宋老师说:“可以纠结,但不能戒酒。”这话说得没毛病。
不说了,你们喝,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