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视角反观个人成长
在美国大学篮球联赛NCAA中,有很多美国大学生球员,他们有很多人怀揣着篮球梦。
他们梦想着能够进入篮球殿堂NBA。
一部分学生将梦想付诸行动,他们刻苦练球,勤加练习,在大学联赛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但更多的学生只是怀揣着梦想,而并没有真正的去将精力倾注于行动之中,而是有比赛打比赛,没比赛就泡妞、泡吧,反正就是不去正儿八经地锤炼自己的技术。
他们的梦想仅仅只是“梦”和“想”!
那么当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会之夜来临,只有两轮六十个选秀顺位,又能有多少个学生能够被选中呢?
从商业角度来讲,又有多少学生的能力值得上一份NBA的合同呢?
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早在其还处于大学时就被预定了,哪还用等到选秀。
选秀对于乐透区的新秀来说只是顺位高低跟去哪个球队的区别,仅此而已。
这就像当你还是个在校大学生时,正是增长才干的时候,你没有好好的去努力学习,没有将专业技能学懂学透,而是选择了去谈恋爱,去玩游戏,去逃课,去赖床等等一系列作死的行为。在毕业的时候当然会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是失业!
人家优秀的学神、学霸早就在毕业前要么保送,要么就被企业用合同预定了!
这也是学渣、学沫和学神、学霸之间的区别!
不要以为学习能力是一句空话、套话、场面话,当你跨出校门,踏上社会,走进职场,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连最简单的待人接物、说话的方式方法也不会,就更别谈一些专业上的技能了。
眼高手低那都是会长久的存在于一部分短时间内无法觉悟的小年轻身上。
一方面高深技术项目做不了,领导也不敢让你做,另一方面跑腿、端茶倒水、复印文件、取送文件的工作又觉得屈才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样的工作模式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老子是要进世界五百强的人,不能在这里浪费生命,老子要跳槽”。
接着就跳槽到另一家公司。
人事主管一问你在上家公司主要负责什么,你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然后主管又问你本身会什么,你想了半天只记得自己会取送文件、端茶倒水等跑腿工作。
最后主管心里一合计就给你了个能干的工作:端茶倒水、取送文件。
得,又回到上家公司的情况了!
这就跟有些球员进入NBA之后,虽然拿着一纸合同,但却把板凳坐穿。比赛的时候在板凳席守着饮水机、挥舞着毛巾,主力下场就自觉将位置让出来自己站着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要提到进入职场还要学习,在NBA,新秀合同一般是三年,有的球员在这三年里打出了名堂,朝着巨星的未来在前行,三年过后,球队就会递上一纸肥约摆在眼前。
有的球员打不出名堂,便只能朝着蓝领球员发展,甚至只能成为一个角色甚至是NBA的边缘球员,直至消失于NBA。
这跟普通职场是一样的,当你毕业后的几年没有拼命、刻苦、努力,要么在一家公司成为一个没什么能力的老油条,要么就是频繁的跳槽去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
而努力奋斗的那帮人早就被其工作的公司用大合同牢牢锁定死了,哪还容得他们跑掉!
不要小看“增长才干”这简单的四个字!
如果这四个字你真的去好好执行了,落实在行动上了,那么翻身的机会还是大大滴有!
趁着手脚还能动,趁着自己还年轻,趁着自己还有去改变的心气儿,一切都还不晚!
你看,每个环境下都会被有形或者无形地将人分成几档,勒布朗·詹姆斯、詹姆斯·哈登、斯蒂芬·库里、凯文·杜兰特等一众球星就是超级巨星,在NBA属于顶级球员行列,他们动辄就拿三千万美元以上的年薪。
接着往下的就是一线球星,他们是属于能够有资格进全明星的球员,也能拿两三千万美元年薪,但跟顶级行列的那一小撮人就有不小的差距了。
往下走就是各支球队的主力球员,年薪在一两千万美元出头,属于稳定拿饭碗的那拨人。
再往下走就是蓝领球员,年薪在一千万左右。
还往下就是那帮子老将球员,运动能力已经严重下滑但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偶尔能够出其不意左右比赛(以秃子,哦不,以“妖刀”马努·吉诺比利为例),这部分球员拿的是中产年薪,大概在五百万至一千万美元之间。
而最下面的就是角色中的角色、板凳中的板凳,基本是保证不了什么比赛时间的,或者将板凳坐穿的那帮人,这些人拿着七十五至五百万美元之间的年薪,七十五万年薪是NBA联盟规定的最低年薪,必须给这个钱。
是不是觉得人家随随便便都能拿自己干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钱?这是特殊的存在,这里就不去叙述为什么人家的薪水高的好像要冲出地球,走向宇宙的深处了。
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努力,一天一天的提高到极致,然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出你的能力来。
当你一次又一次完美的去完成了每一单业务,上级和公司老板不会看不到的,那个时候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薪水和职位问题了,该头疼的是公司。
他们开始要计算留下你这么个有能力的员工,市场价是多少,该为你开出多大的合同才合适!
所以啊,道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一通百通,只有你自己对了,这个世界才对了!
想要不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恶意”,想要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那就请你一定一定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再严一点!
那样以后呢,你就能感受岁月的静好,时光如水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