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熟了|| 《最是人间烟火色》
当初买下“冬至”,是为什么?
“我想有个家。”
小司清拎着蛋糕小跑回家,快到家门口,屋内传来爸妈的争吵声。
“你天天忙来忙去,怎么都赚不到钱?”
“不过了,离婚。”
“离就离,孩子归你。”
“你不要,我也不要。”
……
小女孩转身下楼,坐在地上,在作业本上写上“谨代表全世界祝司清女士生日快乐”。
离婚后,母亲常年忙碌工作,父亲组建新家庭,对新女儿关怀备至,唯有一次想起女儿的生日,是在新女儿的生日宴上。
成年后的司清在一家银行上班,财富歧视严重,同事排挤挤兑,刁钻的客户……她都微笑应对。更多的是,工作所带来的幸福和成就感,使得她心里踏实安稳。工作多年,终于在南城买房买车。熬不下去的时候,开车去新楼房看两眼。明天继续努力。
遇到景琛后,这份踏实成了下班回家的一碗羹和一盏灯。在每个下班的日子,都有他来接。下雨的时候,有他撑伞;开心的时候,有他在身边欣慰地看着。
在景琛眼里,谈钱是一件很俗的事情。毕业后,他回乡继承爷爷的衣钵,做榫卯,修建璟园,日常雕刻,喂狗,做饭,赏花。
司清因追讨客户欠款来到璟园,江南水乡,雅致的修缮,湖中的水鸭悠哉游哉,树上的喜鹊争相雀跃,她打开相机,推门而出的景琛进入画面,这是她们的第二次相遇。
六年前,司清在展馆逛展,自拍的时候,抬头时与景琛对视,不好意思地匆忙离开。在展馆内漫步,为眼前的“冬至”驻足。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场景,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标价是旁边展品的六七倍,她还是忍痛,那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殊不知,这礼物买断了景琛的下半辈子。
冥冥之中,缘分天注定。六年后,两人因为残画相遇。
他是孤儿,被爷爷收养;她是女儿,是不被父母关心的女儿。
她开朗,乐观,善良,有温度,习惯付出,清醒独立;他沉默,冷淡,忧郁,习惯与木头相处。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问你粥可温。
生活原本平淡,但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让我们变得笑意盈盈。
在外面受了委屈,一句“回家吧”化解了所有的不开心。风雨飘摇的阴雨天,躺在摇椅上,烤着炭火,吃着你剥好的板栗和剥了皮的番薯,看着他专注地雕着木头。
那一刻,是家的味道。
合作的外商故意抹黑中国形象,偏离了传统工艺的初心,为此打官司,要守护传统手工艺者的匠心。
那些竹编灯笼,那些花半个月甚至半年的手工木雕,那些纸扇,那些雕画,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被遗忘,被抛弃,也被一些人坚守着,传承着。
中国的文化,中国人自己守护。
守护好大家,才有安稳的小家。
又是一年冬至,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一想到你,心里便觉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