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用致良知加持的人生
开启用致良知加持的人生
2018年6月19日
不觉中人生已经都走过好远,什么还都没有做就已经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不仅思索过去我干了些什么?浪费掉如此之多的人生,未来是否尚有可期?就是这样一日日在思考中感叹,在感叹中求索。屈原的话时时在耳畔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只说求索之路漫漫,并没有点出路在何方,在孤苦赶路中尽管坚持求索的步子没有停歇,却也不知该把迈起的脚落向何处。
然而就在17年的上半年,一个机缘降临,说是机缘这是后话,因为当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机缘,当时因了一个小手术住进医院,无聊之余,想起了买了许久都没有来得及看的那套《明朝那些事儿》,让老爹拿到了病房来。可以这么说,读起书来连病都要忘掉了,那种久违了的书香看得自己是废寝忘食,酣畅淋漓。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屹立眼前,似乎在向我诉说那段早已湮没在历史长卷中的往事。这时一个人物尤其伟岸地矗立在了我的眼前,其学说以前似也知晓,却从没有像这样离我之近,我禁不住一把抓住了他,内心也暗暗明白过来这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那个可以指引我前进方向的人。就是这一抓,再也不愿放手!
急急寻来见他,才发现他留传下来的文字网络之上早已比比皆是。回忆大学之时亦读过,只是茫茫然不知所云,堂堂然如梗之在喉,其艰涩难懂让自己浅尝辄止了。今时再读却发现其文字几如白话,再也不似《道德经》般艰涩,也不如《论语》、《春秋》般处处用典,真是通往中华文化瑰宝之根最便捷之桥梁。于是一时明白过来,那时读时,并不是文字难懂,只是烦躁的心不能净下来倾听文字间传来的声音。
初时自思既然其学流传甚广,自然应该有传承吧,然而既不知王学在先生刚去世就被封也不知自龙溪始就已有所偏,后世累加几淹没于世间。但其时只想没有师友规饬讲习,要想自学之成功必然是难上数十倍,于是开启了一边自己断断续续读《传习录》原文一边寻找进入王门学习的机会。在那个阶段自己都感觉有点变态了,一看到网名叫“致良知”或“知行合一”人都要加人家好友询问是否也在学习或者在王门,想通过这样的途径试着找到可以接近王学的传承者。现在看来当时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我。王学可还在?
这里真的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我能够有幸生逢在即将续写下中华民族再次辉煌的千年不遇之新时代!一些在古代只有社会上层才能接触到的中华文化瑰宝,新时代的到来让它们可以距离每个人如此之近,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找到看到学到更有机会真的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其实“圣人之道,可学而至”还是有个前提的,这就是人人都要有公平的机会接触到这样的优秀文化瑰宝,然后才能谈可至,而正是这样的新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这样的机会。真的变成了可学而至的大道。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自认遇王学而不得,人生未来必将是一个求索一生都不得开解的懵懂人生;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更不能得遇如此众多良师益友相互砥砺共学;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也看不到如此众多实证来坚定求明己心的信念,以持之以恒之态度立下余生牵手良知践行良知之志,身体力行做一个坚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