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共同读书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量和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相结合,本学期要求三年级学生以看报、阅读课本配套阅读教材《中华经典导读》这本书为重点,以《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365夜故事》、《格林童话故事》等儿童读物为辅助刊物,进行分阶段分要求实施。
1 能借助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学会读书。
2 学习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摘抄型、归纳型读书笔记作为写作重点,逐步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3 通过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交流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使学生将语文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4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短句、片段、短文和古诗词,能大体了解这些文言内容的意思,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一学期背诵8首以上的古诗。
5 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速度和读写能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6 将阅读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了解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说明的科学道理,感受文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意识。
阅读是解决语文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灵丹妙药”。与学生一起读书,是一种召唤,更是一种关爱。做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们沐浴着书香成长,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这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骄傲吧!当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以后,他自然也就开始喜欢语文了。我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入手,一步步把孩子们引入书籍的海洋。
一、以师者的读书热情来感染学生
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才能带出一批喜欢读书的学生。我常用师者的行为来营造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可以看到专心致志、兴味盎然读书的沈老师,有时我还会把书中精彩的段落大段大段地读给学生听。久而久之,教室里弥漫着的是浓郁的读书氛围,孩子们被中外名著所吸引,师生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也加入了背诵的队伍。渐渐地,孩子们把背诵课文、背诵经典诗词、背诵名著名段当成学习中的乐事。
和学生一起在经典作品的海洋中遨游,不啻是最赏心悦目,也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观光旅行,既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又让我们得到了审美的精神愉悦。
二、师生同读一本书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跟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一定要有共同的话题,唯有如此,家长和孩子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不会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个用心的语文老师总会想方设法地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交流。以往不论什么话题,教师都会在发言上占有主动权,“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却使师生在相互切磋和思维碰撞中拉近了距离、砥砺了思想。
继续阅读
让想象和风儿一起快乐飞舞
让我们一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