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旅行·在路上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秋谷高兔

今天來说说拜斗信仰。

拜斗,一般指拜北斗。斗,最初仅指北斗。北斗,夜晚抬头就能看到。(空气环境好的话)

为什么叫「斗」呢?

斗,原本是容量单位,《说苑·辨物》:「千二百黍为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黍,就是小米。1200颗小米为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算下来,1200000颗小米的重量所占据的空间为一斗。不算大,与后世的一斗差别巨大。

然后古人喝酒喜欢以斗为计算单位,谓某某能喝几斗。

于是做成一斗固定容器,再铸上柄,这个东西也叫斗。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由于北斗七星连线起来的形状就如同酒斗一样,故而古人把天上这七星叫做斗,也叫北斗。

在中国这片土地看北斗,恰好处于天上的中心,而北斗这七颗星每夜都在移动。

移动的方式非常特别,一夜之间,斗柄绕着北方天空旋转半圈,剩下半圈在白天完成。

这一特殊的现象,古人称之为「斗转星移」。

北斗每日的旋转,就如同现在钟表的时针,一日一圈,那么恰好可以指示时间。

不仅如此,斗柄总体指的方向一年里也有规律。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鹖冠子·环流》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正是由于这个规律被中国人发现,古人感觉地上季节、万物生长、天上星辰位置,似乎都被北斗号令着。北斗被崇拜的文化自然就诞生了。

「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晋书·天文志》

再结合二十四节气,模仿北斗的勺子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司南。

北斗七星斗的部分叫斗魁,柄的部分叫斗柄。从斗魁开始,每颗星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而且,北斗七星中,连接天枢、天璇,其距离朝着天枢方向五倍处,恰好就是北极星。因此,天枢星又叫指极星。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北极星的特点是,所有的星都围绕着它在移动,北极星不动。

这也是中天北极被中国人崇拜的原因。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北极星比喻人间帝王。

北斗和北极,合称为「斗极」。

北斗的名字也许比较晚(至少有酒斗出现后),但北斗的崇拜非常早,也许上古时期,北斗就不是这个名。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地层中,发现了三组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这是距今6400年前的杰作。第一组龙虎图位于45号墓中,墓主人的左右两侧分别用蚌壳精心摆塑出一龙一虎,龙虎的头均朝向北方。龙虎之间、正北中央,又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北斗,斗杓则为两根人胫骨,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已开始崇拜北斗。

按照古中国人的说法,北斗不止七星,而是七明二隐,共九颗星。也就是说,北斗七星的叫法似乎不准确,应该叫北斗九星。

九星的传说是上古时星空尚能发现二隐星,后来再也看不到了。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二隐就是处于开阳星旁边的,左辅右弼。

辅弼二星,一直以来只是传说,并没发现,甚至怀疑其存在。然而国外的科学家却认真对待。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曾引用过Chu Kho Chen在1947年发表的论文,称,根据中国古代《星经》的古老传说,「北斗原来不是七星而是九星,不过其中两颗后来已看不到了。」

1949年,日本人能田忠亮在日文《东方学报》第12册发表的题为《夏小正星象论》的论文,他将这一源自《大戴札记》的文本中的星象纪录作分析、计算和比较,结果极大发现《夏小正》大部份的星象都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星象。

其实,开阳星的辅星用肉眼是可以看到的,只是需要特别好的视力。至于弼星,期待将来的天文发展能发现。

七明二隐的北斗,道教称为「聚者为七元星君,散者为分形九曜」。并有九皇崇拜。所谓九皇,北斗七星加辅弼。

必须强调的是,原来的北斗信仰不是以九皇信仰为主,至少在宋代以前,它的原本面貌并非拜九皇,而是拜北斗真君。九皇信仰的出现是在道教盛行之后方才流传。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事实上,道教只是延续上古中国人的信仰,在道教没有教团之前,北斗信仰早已深入人心,且是制定历法的参考标准。

《易经·丰卦》爻辞:「丰其,日见中斗」。

北斗还可指示农业、人事等。「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鹖冠子·环流》

北斗有这么特别之处,被中国人崇拜那就很自然了。「天下有泰山,天上有北斗。」

泰山和北斗成为人们自然崇拜的明星,并逐渐合称泰山和北斗为「泰斗」。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泰斗的意思逐渐延伸为某个领域的核心人物,佼佼者。如:文学泰斗、数学泰斗等。

早期的北斗尚未神格化,但依照对北斗的崇拜,神格化是迟早的事。

山东嘉祥的汉代武开明墓石祠,后石室第四石上刻有北斗星君图,图中的北斗七星,是前四星组成车舆,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石刻上的北斗星神是一个头上载着斜顶高帽的角色。

很显然,道教教团兴起前,就已经有了北斗星君神格化崇拜。

《史记天官书》中「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

北斗指示着天下万事万物,由此思想发展出,人的生命过程也由北斗指示和掌握。

《云笈七韱·稟生受命部》:「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五星为五脏,北斗七星开其七窍。」

但是,《云笈七韱》并没有解决神格化的北斗星君身份问题。而是统纳了历代关于北斗的身份信息。

「北斗君字君时,一字充。」

「北斗神君本江夏人,姓伯名大万,挟万二千石。」

「北斗君姓陈名奉常,字百万,江夏人。」

显然,这种罗列是不靠谱的,甚至可以全部否定掉。

那么北斗星神原始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斗姆又是怎么回事呢?

敬请关注下一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