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二者可不可以兼得
朋友的孩子很喜欢表演,想考电影学院。但朋友说娱乐圈太乱,想出人头地太不容易,就逼着孩子学会计了。
我一直觉得压抑别人的兴趣是残忍的事,也觉得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件幸福的事。但是生活往往很残酷,很多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地奋斗,然而奋斗着奋斗着,就不得不在中途转变了方向,低头去捡六便士。有的人可能就真的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有的人却还记得,也许会在事业有成之后,才能有能力有精力重拾曾经的理想,但终究事过境迁,理想也只能是当个业余爱好罢了。
少有人像思特里克兰德,在40岁的时候,忽然放弃了殷实的家庭、体面的工作还有所有的名利和财产,毅然决然地离开伦敦去巴黎画画儿了。
这在很多人眼里是荒唐的,他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儿一样的冲动。他忘了他还有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他把他们像废品一样扔掉了。为了心中的那团火,他把什么都抛弃了。
月亮和六便士我敬佩不安于现状敢于追求的人,但我不喜欢思特里克兰德,即使他最后成功了,他的画价值不菲,也不能增加我对他一点好感。他极度自私而且没有人情味儿。他到死都没有回家看一眼,儿女都不曾引起过他一点思念,好像他们不曾存在过。我不觉得孩子会成为他追求理想的阻挡。
不可否认,越是自私的人越能保持真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就是我。这样的人,没有一点点“装”,他保留着孩子的真,所以他的眼睛更清澈,他的心更敏锐,也更能感受这个世界,更能表达。
而我更想说的是阿伯拉罕和卡尔米凯尔。这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是微乎其微的角色,是“我”与别人交谈中提到的两个人物,并没有太多的“戏份”。
阿伯拉罕与思特里克兰德是有些相像之处的,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而且义无反顾,从不后悔。
阿伯拉罕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在上学期间,只要他有机会申请奖学金别人就不用再指望了。没有人不承认他的才华过人,他各方面都特别棒,所以也理所当然地拥有了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按正常的推论,他很快就飞黄腾达名利双收了。但是有一天他乘坐的货轮在亚历山大靠岸,他忽然像被惊醒了一样,他看到了他向往的自由。他觉得他的后半生必须在亚历山大度过,于是24小时之后,他已经辞了职并踏上了去往亚历山大的路上。
真是雷厉风行说走就走。后来他一直呆在那里,收入刚够维持生活,他的优秀才能都没机会展现。但是他心满意足,因为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十年后他偶然遇到旧相识,面对置疑,他说:“是我内心的强大力量促使我这样做的。”
另一个年轻人卡尔米凯尔也非常优秀,之前一直受阿伯拉罕打压,在阿伯拉罕离开之后他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前者放弃的一切,并且从此平步青云。
两个人的悬殊可谓天上地下。卡尔米凯尔后来说到阿伯拉罕时,很为他虚掷才华感到惋惜,他觉得他太傻了,那么轻易就放弃了别人羡慕的一切,财富和名利都没了,老婆也不漂亮。他觉得阿伯拉罕简直糟蹋了自己。
这是糟蹋自己吗?这不免让人思考,到底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挣大钱得名利娶漂亮媳妇吗?作者毛姆借小说中人物说:“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想起一个笑话。有个大老板闲暇之余去海边日光浴,有一个流浪汉也在海边晒太阳。老板就问他:“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不努力工作啊?”
流浪汉问:“努力工作干嘛?”
老板说:“努力工作就可以挣很多钱,就能过上好日子,然后就能像我一样到海边日光浴啊。“
年轻人 说:“哈哈,我现在不就跟你一样日光浴嘛。”
这当然只是个笑话。老板的理想并不只是日光浴,他努力之后也一定体现了更多的人生价值。而成功,或者幸福,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个人心中的理解都不一样。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能快乐地享受而且不后悔 ,这也许就是成功,就是幸福。
就像思特里克兰德,虽然他在道德方面冷酷无情,对家庭和孩子毫不负责,但他对自己是负责任的,他成全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拒绝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他固执地追求精神上的不受约束和艺术上的美。即使穷困潦倒狼狈不堪,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在他,也许是自由的,是幸福的。
而阿伯拉罕和卡尔米凯尔,说不上是谁成全谁,不过是各得其所,各自快乐。
微博上曾经盛传着一句话说:找个喜欢的工作,那么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是幸福的。找个喜欢的人,那么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都是幸福的。
我忽然想,卡尔米凯尔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有美丽的老婆和可爱的孩子,他庆幸拥有的一切,他也许是同时拥有月亮和六便士的幸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