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
出差前很焦虑,每次出差都这样,直到下单了几本书,又确定了要带的几本纸质书,kindle充满电,确定里面有几本书,焦虑感随着这一系列动作有所缓解,心里渐渐踏实点。其实买来的书并没有看完,真想有那么几天,不用工作不用见人,在家里做做饭,看看书,累了就出门溜达溜达,让生活走得慢一些。
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此行最给力的是V部经理-小姐姐,和V部主管小田,全程陪客户白天爬山、晚上喝茶,客情关系迅速增进,把客户的公司情况业务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还不忘每天睡觉前在一起对一下进度和次日的跟进计划。两天下来,4-5个准提升和品牌准意向客户,还有一个客户估计还能再多开好几个账户。有了又专业又敬业的他们,我幸福感爆棚。
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客户中有一为位专业摄影师,虽然山上下雨很大,没能用专业设备拍照,用手机拍的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风景很美。比如说下图,我可是经过授权可以用的咯。
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 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说说职场上的故事吧。
之前和一个客户聊天,大学专业学的计算机电子商务,大学毕业之后他在一家公司做机械设备类产品销售,完全和学的专业不搭边。公司销售团队人不多,一手能数得过来,大家只做自己的业务就好,没有团队协作一说。我们的业务员去推百度的时候,他开了户。我是客服,他记忆中我是他们的首开客服,我完全不记得这么回事。平时维护他们事儿极少,每次回访,他都说挺好的。我印象深刻是到年底答谢会那个月,我续费业绩差点,找他参加续费活动,几乎是电话接通后,简单说了下活动,他就很爽快的说参与活动,那个月因为他们的大额续费,我业绩任务超了。
此后不久,账户转给同事维护,同事说他不好维护,于是有什么事都由我通知客户,联系频次越来越少,再后来就很少联系了。再次联系是他创业自己开了公司,我也不再是一线小客服。聊的话题从推广到经营公司到管理团队。
创业不易,纵然他的公司业务开展的还挺好,但几乎是靠他自己一个人苦撑,从生产到销售都自己操心。团队人员不给力的时候,他会说自己入的最大的坑就是毕业没去大公司学习历练,没有经历也就没机会好好学习团队管理,所以现在管理公司很辛苦,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员工过得比老板舒服。他会觉得我选择在较为正规的公司工作,所经历的公司规范是很难得的。
另外一位我们暂且称为小M的人吧,他爱好并擅长写文章,第一份工作是在上市集团总部工作,负责集团内宣工作,干的有声有色,深得上级及上上级领导肯定和喜爱,4年后换了工作也换了行业,换后的职场经历还挺难用一句话描述,那就多用几句。
离开了集团公司以后,第一份跨行业工作是A公司,干了不到一年,换到了完全不同之前两个行业的B公司,在B公司半年后,因为公司战略不清,产品没有竞争力,觉得没有前途,正好A公司董事长力邀回去,于是又回到A公司做董事长助理,不到一个月时间,第一个就职的上市公司分公司的领导又力邀他回去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工作,对应的工作内容还是他擅长的文字宣传口的内容。
该不该回去,这是个问题。从两次前东家力邀回去开看,小M的工作能力和职场关系还是有相当基础的,令他困惑的是马上要三十而立了,内心渴望从事的工作是可以当做为“事业”,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工作,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当做"事业"来付出来努力呢?他不知道,在不知道方向的时候就会纠结,生怕选了这个,而错失的另一个才是最好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纠结,因为每一个机会都看似那么诱人又危机四伏。
目前因为是董事长助理,所以比一般从业人员更多的知道公司和老板的情况,以他的职业经历,拿现在的初创公司和以前的上市集团对比,更是能发现目前公司存在的不足。这也是他心生摇曳 的原因之一,毕竟之前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名气,企业规范度来说,都远远超出现在这儿,没有可比性。
换个角度看,现在就一点机会没有吗?既然有能力,又有大公司的从业经历和经验,为什么不可以取长补短,把之前的经历转化为经验,用在现在的工作中呢?在我看来,助理工作只是过渡阶段,除非是董秘,其他的人做总助都是为了更好的历练,最多半年助理,就要到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业绩部门做负责人。这可能和我职业所看到和经历到的有关。
我的前公司在我入职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大公司,也不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公司,互联网销售公司--行业内的人士都知道,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只有人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不,只有人才,或者说只有出业绩的人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可是互联网销售,那个压力,真不是谁谁都能抗的下的,清晰的记得去面试的时候,特意在门口向保安打听了下这个公司怎么样,保安很幽默的说:这个公司干的好的都走了,干的不好的也都走了。。当时心里的感受用语言难以描述,想着既来之则安之,面试还是要面的,于是进了互联网行业,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面试时的场景:我想起了入行面试时,老板娘问我的一个问题 - 简书
进入公司半年后才知道,业绩做的好的员工都出去创业了,业绩做的不好的员工都被淘汰了,还有一波因为抗不了压走人的,所以用“剩者为王”来形容留存的老员工,一点也不为过,员工流失率季度高达30%。但也因此成为了当地互联网公司的“黄埔军校”,就当地的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销售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多少都在这儿工作过,还有很多客户的网路推广人员,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当时,好几个客户明码标价,让我帮忙介绍已离职的人员,去他们那儿负责推广工作。
相对于一线员工,管理层的离职相对少一些,但和传统行业比,估计也很高,我在的6年多的时间,差不多平均一年换一个销售总监吧。空降过来的高管一般先要给总经理,也就是老板做3-6个月的助理工作,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公司、团队和业务情况,二是老板为了近距离观察考察及帮带他们。有时候老板同时会有多个助理,比如说一个助理销售方向,一个助理客服方向,一个助理分公司管理方向,助理那个方向,就意味着将来要做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这并不是行业常规,当时我知道的邻城的和我们一样业务的公司,总经理助理只是单纯的行政助理。所以,当我来这个邻城工作,并被老板通知,可以有一个助理的时候,我的期望值是培养一个可以做部门负责人,而不是单纯的助理。比较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就是上文提到的“小姐姐”,大学一毕业就来我们公司工作,比我进公司还早,在第一次主管竞聘时,以黑马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线,于是给了主管级别总监助理岗。这一助理大概做了有1年多的时间。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做了医疗组主管,再接着升任V部经理。一位已离职同事,做主管比她要早,在前不久聊天还提到说,“小姐姐”的成长是非常迅猛的,她很羡慕。
所以,第一份工作就必须在大公司规范的公司吗?其实那位客户如果想学团队管理,已经直接进入游泳池了,请个教练也好,自己扑腾也好,只要肯学,怎么地也能学会吧,更何况,我们这小地方,哪有真正的规范的大公司,还不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这些老板们谁不是一边赔着金钱、精力和身体换经验教训,一边补着窟窿,那儿缺补那儿一步步的完善的?
我也非常认可,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时,先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所以对于小M来说 ,助理工作,就是同时站在董事长的角度和下属的角度,全面思考问题,能够全面了解一个公司的全部业务流程和经营情况,实在是太太少有的机会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各部门工作的了解,和自己能力、感兴趣程度进行比照,不是更能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吗?
大公司太规范了我们只能按部就班,公司有不足,才有我们施展的空间,不是吗?当一时没有“事业”目标时,我们把现在的机会和挑战,当成为将来的目标,储备职场燃料的“有意义的经验”,不好吗? 关于职场燃料,请参考阅读:6大可迁移技能--行走职场必不可少的燃料 - 简书
嗯,提到职场燃料,盘点下我的燃料,似乎可迁移技能和有意义的经验还过得去。但持久的关系是我的弱项弱项弱项啊。我现在欠缺的职场导师,一定会成为第二阶段职场发展的瓶颈,这块怎么办呢? 目前没有导师,只能先以书、以记录、以反思、以别人的经验为导师。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传习录》,所以,仅是从书中看来的三大燃料是不够的,没有做到就称不上知。 再比如,从书中看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做不到称什么知?如果之前够积极主动,那些前辈、牛人,不都是非常棒的导师吗?
周五,培训经理说第1、2、3方案都被否了,公司不批预算,但是事儿还得办,因为这是她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因为此前答应过给她兜底的,所以要免费给她当苦力,进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正好今年Q1季度学的《化书成课》的技术可以使用,有这个任务再这儿压着,也会有紧迫感,迫使自己去啃书、化书。这是我喜欢的吗?好像最初的时候,读书、写字、培训都不是我喜欢的内容。只是工作需要被逼着要想办法做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读书、记录、培训等能力都得到了小小的锻炼,稍微擅长了一些的时候,就不再讨厌了,慢慢就喜欢成为喜欢了。
所以,要时常问问自己,是因为能力不够不胜任而觉得没兴趣,还是能力胜任后真的没兴趣。谁不是被逼着前行的,无论生理年龄有多大,都要保持积极开放、勇于探索尝试的心态。
关于职业目标,我和人嚷嚷我的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嚷嚷了有好几年了,几个要好的人都羡慕我目标清晰,有奋斗方向,其实我都还没有实际行动去进行专业学习,不菲的学费和需要投入的时间是一个因素(还不是因为穷),这个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因素,我不能判断是否能以此为生,靠此养活自己并且不降低生活质量(还不是因为穷,如果不穷就可以不考虑市场接受度了)。
我为此进行过一些调研,调研对象里有职场新人,问会不会付费做职业规划咨询,得到的大多是不会;也问过一些职场经验3-5年的老鸟,在年龄马上跨入而立之年,职场转型时,会不会付费做职业规划咨询,得到也大部分也是不会,只有少数人说人这一生一定有这个坎,愿意付费请专业的人来进行规划,但是咨询师不负责真的为别人做规划,只是咨询服务,帮助咨询对象梳理职业路径,主体还是咨询对象自己;还做过职业访谈,我约了几位身份标签里有“生涯规划咨询师”的人进行访谈,专业做咨询师的是就职于专业的机构,更多的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生涯规划这儿接的一对一规划的单子纯属打酱油,除了本职工作,更多的是做公益沙龙,以及去做讲师,公开课或者企业内训等。
于是我又对比着自己的能力,可以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师,传播生涯知识吗? 在DISC行为模式测试中,我的结果是典型的S,典型特征为:不喜欢受到公众关注。。。而培训师,是要上台授课的,学员的关注,,,,总不能一对一讲课吧,一对一的叫咨询师。我努力回想我的成功经验:百度认证的高星级讲师,且有资格认证初级讲师;企业产品内训超过数百个小时;客户会千人规模的、百人规模、几十人规模的大大小小也有数十场的演讲;最近的部门管理层技能培训,以及跨部门的新人入门和老员工进阶等,都获得了不少好评。那到底这条路走不走得通呢?是真正的兴趣所在,还是因为要挑战性格中的短板呢?
在想不清楚之前,先做并做好了再说吧,所以,我也很期待自己领导力的课程,能化成什么样,能实施成什么样。这也是通过做来检验是否真知的一个经历吧。
黄山之行,身体饱受摧残,思维也并未闲着,记录下来留念。
HIi,感谢您 认真完整阅读我的文章,如果你有职场故事想和我交流,可扫描识别下方图片,进入我的个人名片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