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读书散文

文化的堕落

2022-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易郁生

俞敏洪曾说:当今社会的堕落归根结底是因为女性的堕落!

此话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女权”的批评谩骂之声铺天盖地,险些让一个公众人物彻底“凉凉”。还好物联网的记忆和金鱼一样,只存“七秒”,很快人们就淡忘了此事,在俞敏洪成功突围“双减政策”,带领员工直播带货火了后,“有良心、有责任、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的荣誉席卷而来,可以说是俞敏洪事业的“第二春”。

其实也就二三十年前,那个年代人们说话做事,还没有“对号入座”的习惯,也更没有“蹭热度”的概念。假如有女人在骂“天底下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几乎没有人会去在意这样的论调,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不会因为你不置可否的恼羞成怒而自我裁定。

但这个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横行无忌的时代,一切秩序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女人到底有没有堕落,我不甚清楚,或者女人比男人更清楚。而我想要说的是,中国的文化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败堕落,浮夸而又如出一辙的靡靡之风充斥整个文化殿堂,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的审美,不知何时开始已经在“去男性化”,一打开互联网,各大平台都是在男人扮演女人,丑化、卖弄、搔首弄姿、矫揉造作之风让人作呕非常,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妖魔鬼怪”,却在这个经济社会里占据大量公共资源,诱导原本是国之未来的孩童,成天梦想着一炮而红,不劳而获,成为“网红”一夜功成名就。

勤奋刻苦,为国为民这样的信念早已经被污浊的“妖风”席卷到九霄云外,细思极恐,胆战心惊。

以前的文艺作品,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惩恶扬善,文采斐然;现在的文艺作品除了没来由的爱得死去活来,搞两句不伦不类的“谁敢动……一根手指头……我便要屠杀……满门”的垃圾句子,荼毒没有文化的愚夫愚妇。使之终日活在意淫的快感之中。

以前的影视作品,编剧功力深厚,故事考究,逻辑缜密,往往引经据典,三观颇正。即便是儿女情长,也不乏深明大义。

譬如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讲述了白蛇报恩的故事:青城山下白素贞,千年前被一个小牧童从捕蛇者手中救下得以脱身。后为了报恩,委身下嫁这位牧童转世的许仙,由于人妖殊途,后来被法海镇压于雷峰塔下。本来乍一看是一个纯纯的凄美爱情,但期间不乏深刻的人伦思想,有恩必报,成仙了道绝不是弃义绝情。

白素贞的儿子许仕林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哭着去雷峰塔寻找自己的娘亲,白素贞让许仕林好好用功读书,高中状元之日,再来寻她搭救母亲。这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里妥妥的注入了励志的元素,白素贞坚守爱情固然其情可悯,但她水漫金山以至生灵涂炭也必将遭受惩罚,功不能抵过。她本有通天彻地的本领逃出雷峰塔,却一心一意劝解自己的儿子以天下苍生为念,发奋苦读,忠君爱国,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凄美动人,而且令人感慨万千,成为不朽之传奇。

以前的电视剧,台词那真是一绝,具有深刻的思辨。老板的《包青天》,包拯每次的雄辩滔滔,让我感受到了刚正不阿之余的语言魅力。

“乞丐王孙”一折——荥县县令马松友为赈济灾民,私开战备粮仓。知府许云堂与其弟许云彪却因个人私怨,借“未曾请旨,擅自开仓”之缘由,将马松友绑上法场,欲待问斩。包拯途经荥县,救下马松友,重审此案

包拯审问马松友:皇上曾有圣旨,全国各地设有战备粮仓,系为一旦有战事征伐,供将士所用。未经奉旨,不得擅自开仓,违者以抗旨论罪。此一圣谕,你可知晓?

马松友不卑不亢,回答知晓。包拯反问,既然知晓,为何明知故犯。

马松友却反问道:请恕犯官愚昧斗胆,有几个问题请教包大人。敢问大人,朝廷所谓战事征伐,其故可是为了保朝廷社稷?

包拯正色道:此乃当然。马松友又问:敢问大人,目前可有征战?包拯答道:没有。

马松友动情言道:战乱为人祸,河患为天灾。无论天灾人祸,其被难者莫非百姓。如今黄河泛滥成灾,灾民成千上万,失其家园,流离颠沛,路有冻死之骨,巷有饿死之殍。为人夫者不能饱其妻儿,为人父者不能护其子孙。人人嗷嗷待哺,家家无米可炊,如此惨状,其与战乱何异?

松友忝为一县之令,职在朝廷,却责在地方。灾民惨状,血泪斑斑,于心不忍,于情更是不堪。几番斟酌,反复思量:灾民已成饥民,若是延宕日久,饥民必成乱民,则荼靡地方,暴乱不免。所以只好通权达变,先开粮仓救灾民于饥馑,再奏当朝请罪于应得。悃悃私衷,但求大人明鉴。

此时的包拯由一开始的怒目金刚,突然舒展眉毛,包拯和颜悦色道:马松友,你方才一席话,固然忧国爱民之情溢于言表,不过,你却为何不依常规办理,禀告上官,奏请朝廷下旨赈灾,如此一来,你不就没有罪了吗?

马松友答道:禀大人,若按常规,势必公事往返,层层转折,如此缓不济急,只怕饿死之人日众,暴乱之势已起,生灵涂炭,追悔莫及。

包拯怜惜道:话虽不错,可是抗旨违旨,却是可以问斩之罪。除非圣上特旨,否则……

马松友答道:这一点下官明白。人人都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句话,不过“忠”字有真忠与愚忠之分。天下者,圣上之天下;百姓者,圣上之子民。我朝励行仁孝之治,若舍我一人之身家性命,而能救千万圣上之子民,于职虽有亏,于心却无愧。别说是问斩之罪,哪怕是凌迟碎剐,马松友也怡然受得。

包拯内心万分感慨:马松友,你这番话,要愧煞多少天下多少为官之辈!世风早已日下,利之所在趋之若骛,义之所在视若无睹,若要他有半点担当,半点作为,则又避之若浼。如你这般,澹明透彻,忠心为国之官员,已是凤毛麟角,包拯佩服之至。

包拯随即将马松友官复原职。河南知府许云堂却在此刻提出异议。

许云堂:包大人虽是奉旨钦差,却不可本末倒置,反黑为白。

包拯一改和悦,与之辩驳:何为本末倒置?何为反黑为白?

许云堂:包大人就算要矜全于他,但也不能仅凭他一面之词,就赦他无罪,官复原职。

包拯怒道:你错了,他并非一面之词。本府来到荥县城门,成群百姓拦住本府座轿为马松友呼冤求救,这难道是假?本府来到法场,围观百姓为他焚香祝祷、流泪叩头,这难道是假?他开仓放赈,全数发给灾民,并无一粟一粒纳入私囊,这难道也是假的不成?!

许云堂狡辩道:就算这些全都不假,可是圣旨诏书也是千真万确,圣谕煌煌,圣命如天,他擅开……

包拯勃然大怒:住口!你休想用圣谕圣命来裁抑本府。本府奉旨,钦命代天巡狩,不也是千真万确?更何况,圣虑难免有疏失之虞,圣德却不可有半点玷瑕之污。若不是马松友以己身担当,开仓放赈,则饿死千万百姓,民间怨声载道,岂不是陷圣上于不仁?若是暴乱蜂起,地方荼靡,一发不可收拾,岂不是陷圣上于不义?他如此通权达变,遏灾乱于将起,全圣德之巍巍,非但无罪,反而应是有功。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居然不明不白?!

许云堂:包大人雄辩滔滔,举世皆知;包大人忠君体国,朝野皆晓。可是这番话,分明是以钦差之职权,庇犯官之罪行,本府实难心服!

包拯:有何不服?

许云堂:如今的圣命钦差就算数,当年的圣旨诏书就弃之不顾,厚此而薄彼,厚今而薄古,本府当然不服!

包拯怒极反笑,摇头道:许云堂!枉你饱读诗书,位居要职,难道没读过古人明训?“所言是,虽盗跖之语不可为非;所言非,虽尧舜之语不可为是。”尧舜尚且如此,圣上何尝不然?不奉圣旨不得开仓,乃是为防杜滥权侵盗之人;如今开仓赈灾,却是光明义理之事,岂可拘泥而不化,愚忠而无为?本府如此处断,你若还是不服,大可上表朝廷,奏明圣上,若遭谴责由包拯一肩承当!

这一段经典的口白,将为官之道的情、理、法三者相结合,分别刻画了刚正不阿却有拳拳爱人之心的包拯;心系天下苍生,以百姓心为心,甘愿牺牲小我保全一方百姓的马松友;居心叵测,以“法律”的疏漏不全戕害与之有其私怨的许云堂。将官场的黑白刻画的入木三分。

包拯的言之凿凿,有对偶的韵律,有反问的凛然,有排比的雄壮,有陈述的铿锵。可谓层次清楚,逻辑分明。让人醍醐灌顶,受益非常。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根本,我们应该去规范文化的走向,重视文化的发展,推进文化的传承,继承文化的营养,不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日益堕落,被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稀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