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微光成炬,照亮你心(消零记录)简友广场

读透一本书有多难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椰岛晓露

      今天,我想写写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悟。

      先说读书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的读书方法,大体有泛读和精读。我读书有时速度很快,即所谓的泛读。这很适用于追求故事情节、了解一般信息、增强见闻等。了解了故事的整个来龙去脉后,我就会在心里体味这个故事,加上自己的生活理解去理解人物,每有会意,欣然而笑。为了查找某些信息,一目十行地翻看一些书籍,目的是准确查找,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假期里,我花费两天时间读完了汤勇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花费两天时间读完了林茶居的《大地总有孩子跑过》。有时我读书的读书很慢,这是我的精读。自从我拿起《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读了半个月还没有读完。我做了极多的精彩段落的摘抄,这是速度慢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慢的原因是,我又阅读了一些我喜欢的教师的相关文章等。这也是我等下要写到的阅读的深度。我在读吕超的《记忆的魔力》的时候,几乎每个方法我都遵照学习,我想尝试一下他的记忆方法。吕超是世界吉尼斯记忆记录保持者,他用时24小时零4分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67890位,他的方法对我是个诱惑。这本书也是精读。不同类型、不同价值类型的书籍要分配不同的读法,这就需要功夫去做。

      再说读书的深度和广度。读书的深度,就是就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侧面、某一个兴趣点或焦点,研究透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我读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中的窦桂梅,很感兴趣,我就在我的兴趣点上进行了深度挖掘。我上了她任校长的清华小学附属小学网站,浏览了她的博客,又在这个网站收集、积累了另一些我需要的资料,我还下载了很多她的文章阅读。我越读她的文章,我就越理解了她。她就在我的理解里活了起来、立体起来、生动起来。她的专业知识也滋养了我。感觉你被阅读滋养到,读书才读出了味道。只是这味道来得慢,要有功夫!阅读完一本书,我们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作者的视野内的广度。我们的知识、经历、生活智慧等能多大程度地去理解作者的广度,这是需要积淀和积累的。有时或许多点,有时或许少点,但是不管或多或少,我们都在打开这未知,打开着可能。广度就是一个人的视野。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视野、专业的视野。阅读完几本书后,特别是相同或相似观点的书籍之后,你的视野或豁然开朗。研究即从此发生,对比研究之后,结合前沿和热点,研究的问题就开始了。能解决多少问题就是专业能力了。读书的深度和广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最实在的方法是把文章之后的参考文献全部读完,一定会有大收获的。

      最后说说读书和写作。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对的,从信息处理方面来说,这是对读书所得的精细加工处理。我们的脑子储存、记忆信息,都是把最记忆痕迹最深的,与强烈情绪连接在一起的信息深深的记住。动动笔,写写画画,都很有用处。写几个提示词,如果再次复习,根据提示词都会想起当时的阅读内容。写写读后感,加强对读书的理解度、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以备以后学习和研究之用,都是益处多多。画画思维导图,对某个知识或者整本书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记忆和理解。和自创一些符号提示自己的再度研究,特别是针对自己没有读懂的、想再进一步研究的、有待考证的、有自己的观点看法的,画上一个问号。这个问号很重要,是所有读书的记忆、理解、玩味之后最值得珍视的一环——研究。研究可大可小,最好先从小处着手,再尝试大一点范围的研究。读书到了研究阶段,那么读书就有了创造可能,写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阅读月写作永远不分离,阅读与研究关系紧密,做好了阅读,写作与研究或许很容易。

      读书讲究积累,人的阅读能力、研究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应该成为常态、写作应该成为必须。读透一本书,就是选择正确而适合的读书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二次阅读甚至再整合阅读,把阅读和写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日积月累之后一定会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最后有一句忠告:“好书不厌百回读”,经典和精华的书籍,要争取多读几遍。《红楼梦》我完整读过两遍,第三遍读到第30回。《围城》我读过六遍,一遍不同于一遍的收获!读书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