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看见孩子》第一、二章分享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第5组的殷老师,一名兼职心理老师。跟随周老师学习家庭教育多年,也算是读书会的老朋友了。这期读书会,在我们组第一个报名发言,与大家分享我阅读第一、二章的要点及感受,若有不妥之处,请书友们指正。
作者在封面写道:洞察、共情与联结,看见,是建立美好关系的起点。作者在封面的背面写道,本书把关注点从“结果”转向“关系”。这两页中的“关系”一词吸引了我。我们经常说,关系大于教育。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我们的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是更看重结果,而忽略了关系。
先说说本周四接待的一个来访者,初二的一名女生,不想来学校了,也不想回家,成绩基本摆烂,她说自己已经努力过了,但是成绩还是提不上来。高温延期开学时她听过我的网课——心理课,于是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女孩受困于关系,她自己很明白,但是特别苦恼,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了。在学校受某女同学排挤、孤立。那同学初一时曾是她的好朋友。家里更是一团乱麻。父母已经走到离婚的边沿。讨厌父亲,心疼母亲。知道爷爷奶奶喜欢自己,可就是不想回家,因为爷爷常常骂自己,他们根本就不懂自己。母亲对她说,如果不是因为她,早和父亲离婚了。这让她有深深的负罪感。班主任呢,似乎也没有走进她的心里,上学期因为孤立她的同学的告状,班主任还打了她,她特别委屈,特别无助。女孩走到这样的困境,主要是陷入了家庭与学校糟糕的关系中了。
可见,积极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准则一的内容:
底层逻辑——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也就是相信父母和孩子“本心善良”,所有人在内心深处都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善意的。这个我也相信,每个当父母的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以自己当下认为最好的方式和行为去爱孩子,只是因为认知等方面受限才可能不但没有支持到孩子,甚至可能伤害到孩子。
让改变发生——把孩子与问题分开。很多家长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看到孩子的问题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孩子周末起床较迟。不少家长可能就会骂孩子是“懒虫”,这是贴标签。如果把孩子与问题分开,就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起床与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作者说,太多人的父母习惯妄下评判而非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习惯批评而非理解,习惯惩罚而非与孩子对话。许多父母把行为当作孩子的标尺,而非洞察孩子需要的线索。
重塑脑回路——打破不良家庭关系模式的代际循环。这是我们成年人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原生家庭会影响我们,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怪到原生家庭的头上。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打破不良家庭关系模式,这种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才不会再循环下去,这样我们就为整个家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自己深有体会,这10余年的学习成长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打破了不良家庭关系模式的代际循环。最主要的是夫妻关系的改进与和谐,其次是与女儿和母亲关系之和谐。
善意回应——更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表现。第10——13页的例子我们可以仔细去领悟,作者提醒我们与孩子共情,看到孩子善良的本心,去理解和感受孩子内在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懂孩子,透过孩子的外在表现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想法。做到这些,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把爱给予孩子,就能够很好地去帮助和支持孩子,就能够建立和谐且彼此信任的积极的亲子关系。
接下来看看准则2:真相不唯一。
作者告诉我们要接纳多重真相,让关系中的双方都能被看到。这其中的关键是理解,而非说服。理解就是要接纳“真相不唯一”。就是接纳对方与自己的分歧,就是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当作重要的事情去对待、去感受。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因为我们很多的成年人,包括很多老师,都特别爱说服,特别爱讲、会讲大道理。作者说,说服的目的只有一个,“我是对的,你听我的。”现实中,我听到太多的家长和老师的抱怨:“孩子就是不听话,你跟他说什么都不爱听!”我有时候就甩给他们一句话“我们是要培养时时处处、事事都听他人的人呢?还是要培养一个长大后能独立自主、独挡一面的人呢?”
其实,对一件事,不同人的看法与理解不同是正常不过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当角度变换了的时候,看到的、理解到的也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为什么非要去说服对方与我们一样呢?当我们真正放下说服,真正理解并接纳对方的时候,对方可能也会真正理解并接纳我们,这样,作者所说的“让关系中的双方都能被看到”就能成为现实。
在本章作者还介绍了四个实践指南:坚守行为规则、摆脱控制权之争、应对孩子的无礼行为和解决父母的不良情绪。作者用生动的例子,怎么与孩子说话都写得清楚明白,我们要仔细读,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慢慢悟。
我再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整个关系和谐,有界限,不纠缠。各自有各自的自由与责任,所以,每个家庭成员的快乐与幸福指数都比较高。
取得优异的成绩应该是每个父母所希望的,建议不要去搞孩子,也不要去补习,父母先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改善亲子关系,明确彼此的界限与责任,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自己,再去帮助、支持和影响孩子成为优秀的孩子!
积极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关系理顺了,一切都顺了,孩子该取得的成绩也能够取得了。
最后,祝书友们周末愉快!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