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的“无知”

2023-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zhuhuix

01

前段时间,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总会在失败面前,找上一堆客观和主观上的“借口”,寻求心理安慰呢?

比如,产品失败了,会找前期调研不充分,需求洞察不足,甚至是资源不够的借口。

比如,指标没达成,会找团队能力不行,运营思路有问题,甚至是疫情影响的借口。

为此,我思考良久,给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也就是说,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根本不知道,做这个事情为何会失败?

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根本搞不清,为什么有些事情根本不受自己所掌控?

不愿意承认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为什么始终触摸不到成功的皮毛?

而且,在我们的既有观念里,一个人承认"无知"就代表承认了自己的无能,

而无能是会被人嘲讽的,甚至被人看不起。

就拿我来说吧,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认为我能够做出一番事业,

即使屡遭现实毒打,我依然认为我没有成功是运气不好,是努力不够,是时机未到,

从来不愿意承认这根本就是我的无知。

非但如此,如果有人说我是“无知者无畏”,我还会暴跳如雷,认为这是在嘲讽我、取笑我、羞辱我。

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极复杂的综合系统,有些事情对我来说,根本就像是个谜。

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当自己真正了解到自己缺乏知识与智慧的时候,才会真正约束自己在能力与边界内做事,这可能才是成功的开始。

02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思想惰怠,不愿意面对具体问题,只会简单地归因。

你想,如果自己都没有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如果自己都没有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

如果自己都没有针对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只是一味地给自己打鸡血,喊口号、找借口,

并以此来欺骗自己、蒙蔽自己、感动自己,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对真正问题的逃避。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惰怠。

因为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找对问题,

找对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然后才有针对性地去付出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行动。

但这些都极其消耗脑力,必须下苦功夫,必须下大力气。

但如果把这次的失败仅仅归因给自己还不够努力,

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我都不用刻意地寻找问题,而只需更多地关注“努力”即可。

所以,我之所每天日更公众号,是因为我很清楚 ,

写作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让自己保持思想上的勤奋,不至于产生惰怠。

反过来,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碰到问题一味地给自己灌心灵鸡汤:“我要自律!我要努力!”,而没有思考问题,面对问题。

那么,这种“努力”真的只能算是一种借口,骗骗自己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