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学院里小桥的“进化史”

2021-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韩璐高实幼

泥学院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渠,孩子们很喜欢在这里嬉戏。但是,因为孩子们个头儿很小,要一步迈过这条水渠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尤其是那些个子非常小的小朋友。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刚才果那条小河的时候,不小心踩在水里把鞋湿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突然想到,要不我们搭一座小桥吧!基于在《你好,高新区》主题中,孩子们对桥的种类、结构、作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面对如何更加轻易地走过小河这样的问题时,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想到“遇水搭桥”。于是,“桥”的探究之旅就开始啦!

(一)晃晃悠悠的独木桥和稳固的小石桥

搭一座什么桥呢?

“我们来搭一座独木桥吧!那边有很多木头,而且独木桥搭起来很简单!”刘慧提议。

“好!那就我们去找木头,你们来搭吧!”萌萌应和着,马上进行了分工合作。

萌萌和几个小男孩开始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木头,不一会儿,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木头都找来了。

“这样,我们就把他们铺到水上就行。”

“哎呀,不行,你这些木头太细了!这些粗的好,结实!”小段说道。

于是,孩子们把合适的粗细、长短的木头一根挨着一根铺在水面上。

搭完桥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到桥上试一试。

“哎呀!不行不行,这个桥不结实!我一走上去就摇摇晃晃的。”

孩子们尝试后,我也跟着尝试了一下,果然,因为铺在水里的木棍不稳固,非常容易摇晃。

“我们可以搭石头桥!石头桥应该很坚固!“硕硕想起了不同材质的桥的特点。

“在这里就有两块大石头!来,我们一起抬过去吧!”

孩子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也搭了一把手,才把两块很重的大石头抬到“小河”里。

果然,这座“石头桥”稳固多了。

但是,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小河里的水越来越多,这座石头桥挡住了水的去路,水根本流不过去,这该怎么办呢?

(二)有桥墩的桥

“水为什么会流不过去呢?”我引导着孩子们进行思考。

小段观察了一会儿说,“因为这座石头桥堵路了。”

“对呀,什么样的桥底下可以过水过船呢?”

“有桥墩的桥!”孩子们恍然大悟。

用什么材料来当桥墩呢?孩子们想到用泥学院里的砖头。

运来砖头后,小段把2块砖头放在小河的两头,然后把一块长木板放在“桥墩”上,但是走上去一试,发现桥还是有些摇晃。

“不行,我们得再加桥墩。”小段接着在小河中间加上1个桥墩,再放上木板作为桥面。

但是,当小朋友走上去的时候,小桥还是不稳固,桥墩也在小河里摇摇晃晃。而且,桥面太短,没有到达河岸,小朋友要踩到桥面上还是挺费劲儿的。怎样找到有一定长度的桥面呢?

孩子们发现木棍是有不同长度的,所以可以用木棍来做桥面。

但是,孩子们又遇到了一开始的问题,木棍桥面太不稳固了,木头和木头之间总是滚来滚去,所以,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面对“如何解决桥面的长度和稳固性的问题️”上孩子们有些疑惑,不知所措。

我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

“为什么木有会滚来滚去呢?”

“因为不固定,他们不能固定在桥墩上!”

“对呀,怎样才能让木棍固定在桥墩上呢?”

“我知道了!我们可以永水泥固定!我们之前搭砖头船就是用的泥巴!特别结实!”

“对对!我也知道!”锦诚应和着。

“我去用小桶给你们运泥巴!”刘慧说。

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和泥、运泥、固定桥面,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

(三)一座可以走人的桥

木棍上桥面加固完以后,孩子们发现桥面并不平整,为了让桥面变得平整并且更稳固,小段又提议,“要不我们再盖一层砖吧!砖头桥肯定比木头桥更稳固!“

“来,让我来试一试。哇!真的很牢固!”

“我也来试一试!我都可以站在上边跳舞了呢!”

但是,就在孩子们兴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桥面上的一块砖头翘了起来,吓了小朋友一跳,差点掉进小河里。

“哎!你们看砖头这里有很多缝隙,我们得再加一些泥巴,固定一下!”

“这样就要等到泥巴干了才能走上去了。”

“这要等好久呀…”孩子们等呀等,等着等着,萌萌突然说,要不加一些沙子吧,沙子是干的!

孩子们又开始尝试。本来孩子们嗨觉得这种方法不太行,但是走上去一试,发现还真有效果。

一座稳固的、可以走人的桥就搭好啦!

(四)可以走车的桥

看到孩子们对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我开始引导孩子们思考,“这座桥可以走人,但是可以走车吗?”

“可以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但是,车要从哪里上来呢?”我继续引导着。

“哦!对了!我们就用这块木板做一个斜面!”

“这块木板太窄了呀。”

“我知道在沙池里还有一块木板,我去找!”

孩子们找来木板,搭好斜面,小汽车果然顺利地通过了小桥!

当然,孩子们的探索还在继续,比如“怎样给小桥加护栏,增加小桥的安全性?”“如何搭不同结构的桥?”等,相信这些问题孩子们会在一次次实践与探索中逐一解决。

教师思考:

本次活动大致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小木桥与小石桥、有桥墩的桥、可以走人的桥、可以过车的桥。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干涉太多,作为观察者与引导者的我,只是在关键处通过有效性提问,如“为什么水过不去?为什么木棍会滚来滚去?”等引发幼儿深入思考和观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孩子,即使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很多疑惑、面对很多困难,但是孩子们在过程中懂得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