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2018-10-10 本文已影响45人
Mihook
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1972年,直裾素纱襌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该墓主人为汉初长沙相利仓妻子辛追。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共出土素纱襌衣两件,这件49克重的是其中之一,另一件为48克重。1983年,48克重素纱襌衣毁于被盗。这件49克重素纱蝉衣虽被追回,但也有所损伤。后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说文解字》:襌,衣不重也。从衣,单声。《礼记·玉藻》:“襌为絅”,郑玄注:“有衣裳而无里。”也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素纱丝缕极细,重量还不到一两。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并非艺术夸张,素纱襌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诗经·郑风·丰》:“衣锦衣,裳锦裳。”按史书记载或常识推理,应该是套在色彩艳丽的丝绵袍外,使丝绵袍上华丽的花纹多一分欲露又掩的朦胧之美,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这倒也符合中国人不事张扬、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情趣。有着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尽显女性的柔美。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要想套在肥大的印花敷彩丝绵袍上,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有人认为其适合作为内衣穿着,是一种性感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