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小商品,也不要忽视客户的消费体验
一
阿黎上班时路过楼下的便利店,顺路进去买了瓶可乐,通常可乐不是百事就是非常,但那天巧了,刚好百事出了个新品种,名曰:桂花可乐。
特别强调的是它是带有浓厚桂花味的可乐,店家也是极力推荐,抱着新品上市,一尝为快的想法,阿黎就买了瓶。
打开饮用过后,阿黎没感觉这和普通的可乐有什么区别,桂花味一点都没品尝出来。阿黎瞬间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于是他返回便利店向电员反馈了这件事情。谁知店员却说不就是一瓶3块的可乐嘛?鱼香肉丝也没见鱼嘛?桂花可乐没有桂花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嘛?
小黎只是本着反馈情况,也没想其他的赔偿,但是店员的言行领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小黎拨通了12315的热线电话,举报该便利店贩卖虚假商品,刻意欺骗消费者。
后来便利店倒是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百事可乐方面也派出了公关人员,折腾来回,把小卖部的可乐全部清理一遍,便利店也深刻反省,补偿了阿黎,阿黎才消气撤销了举报,阿黎说以后这便利店他不会在光顾了。
二
中午小罗在公司点了一份外卖,左等右等半天没有送到。查看进程的时候,她发现骑手已经点了送达的,可是外卖还不见踪影。
十几分钟过后,才有人气喘吁吁的送到。看着外卖包装的瞬间,小罗一头雾水。我不是点的美团吗?包装怎么换成了饿了么?上面的标签也不翼而飞,是我的外卖吗?包装带上全是油污,包装里面的汤水也是四处飞溅。
带着种种疑问,小罗播通了骑手的电话,美团骑手坦白是自己换了包装,中途和饿了么的骑手相互换了楼层,大家不用跑相同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小罗气愤的是,你可以做调整,但是没有提前通知,外卖搞成这样子还怎么吃吗?搞成这样子一句抱歉的话都没有。问外卖店铺,他们也推得干干净净,外卖已出,骑手负责与我无关。只能反应美团平台。这顿午饭我想小罗应该不用享用了,估计气都气饱了吧。等平台全额退款,小罗对商家和骑手点了差评,平台也对商家和骑手做出严厉处罚,等事情尘埃落定的时候,都已经2点过了。
两件事情,无论商品的金额大小,客户产生了实际的购买行为,那么商家都有义务听取客户的意见,比起善后的种种举措,我想客户更愿意看到的是商家积极认同的良好的态度,客户最不愿意听到的是这和我无关,这种打太极的态度就是引导客户维权到底的推力。最后的结局都是两败俱伤,商家受罚,客户寒心,合作终止。
态度即是最好的行动证明,说出一句抱歉,我们虚心接受你的问题并努力改正有这么难吗?错了就错了,错了还有理,错了还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即使赢了当下,也必定输了未来,那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