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竹桃苑内刊

游走在励志男与文艺青年间的大楚国(下)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281人  摄影师阿布
“荆州古治”襄阳 摄影师阿布

与楚国国力同步崛起的,还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华夏民族有两条母亲河。战国以前,黄河流域文明是绝对的主流。伴随着楚国的拓荒脚步,江汉冲积平原渐成富饶的鱼米之乡,北方文明与土著文化长期交融,形成了既有中原渊源又独具特色的长江流域文明。楚文化绚烂多彩,人才济济。

楚国人讲楚语,写《楚辞》,听楚乐,唱楚歌楚剧。楚辞, 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与高峰。 楚国的建筑、服饰,式样繁复,风格华丽飘逸 ,极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编钟为代表的精美乐器 ,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巅峰之作 ,同时也代表了极高的音乐艺术水平,能够演奏出完整的现代音阶。

可正统大国仍然不肯带楚人玩。《诗经》里几乎不收楚歌。《孟子》曾曰 :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 ” 。 说那楚国人讲话鸟语一般 。好比前几年的央视春晚,不时得有个夸张的广普小品亮相,博国人一笑。

反正楚人也不在乎,我是蛮夷我怕谁, 甚至大逆不道弄死了登门讨伐的周昭王。 那时其他诸侯发达了想称霸,就振臂一挥:“尊王攘夷!同去,同去,革楚国的命!”总之楚国各种不招人待见。

话说乱世争雄,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啊。这方面,老天从来不负大楚国。

法家的李斯是楚人;儒家的孔子、纵横家张仪都曾在楚任职;最早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也是著名的变法改革家;兵家呢,生平未尝一败的名将吴起不光为楚国征战,还主持了变法;廉颇、田忌、孙膑都选择在楚国终老;在战国影响力巨大的“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也是楚人。

楚军带甲百万,作战悍不畏死。 远者有《九歌·国殇》为证;近者举个几十年前的例子,楚境小小的湖北黄安县,就杀出了223位共产党将军,57位国民党将军,诞生了2位共和国主席。黄安土地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故更名红安以铭记。

然而大楚国终究亡了。

公元前278年,秦楚鄢郢之战。秦将白起长途奔袭,久攻不下,从百里外引水决郢。郢都城破,军民淹死者数十万。屈原闻讯愤而投江。楚国被迫迁都,西北疆土丢失,大伤元气。 鄢郢之战

五十年后, 秦王嬴政开始大规模攻灭六国。先轻取韩 ,再以离间计除掉赵国心腹大患李牧,随即灭赵,灭魏 。 前225年,秦以李信引兵20万攻楚,被楚国名将项燕杀得落花流水,连斩7都尉 。 秦王又请老将王翦领倾国之兵60万伐楚,这已远远超出攻赵兵力。秦王亲率群臣拜送到几十里外的灞上(今白鹿原)。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此时只剩王翦在世了。王翦深沟坚壁稳打稳扎,项燕先是对峙,却被楚王责骂其畏战不出。项燕无奈调动兵力,被王翦抓住战机,穷追猛打,彻底歼灭了楚军主力。这场景与当年长平之战,廉颇被赵王责骂,代之以赵括是否相似?

前223年,楚亡。前222年,燕亡。前221年,齐亡。秦朝统一天下。

楚败于秦,原因复杂,众说纷纭。我觉得有几点不可忽视:

国策格局有大小。秦国先人出身弼马温,在边疆替周朝养马。但在完成原始积累,国家初具规模后,秦国迅速制定国策,几任君主励精图治,保持了政策稳定性,改革突破发展,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而楚国,虽然富而庞大,但进入战国了还沉浸在春秋大梦里,短视止步于逞强称霸,而不去灭国兼并大一统。国策的格局大小决定了两个最具实力大国的不同出路。

用人水平有高下。《左传》曰: “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其实何止晋用,楚国能人在敌国遍地开花,墙里开花墙外红。

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贤能志士多有一种 “家天下”情怀,希望出仕施展抱负。楚国虽然老天垂青能人辈出,但自楚庄王以下,几乎没有什么上档次的明君能人尽其才。前面提到的人才中,李斯、张仪去了秦国,大展鸿图,还沉重地打击了楚国;屈原遭弃流浪20年含恨投江;吴起大刀阔斧开展政治、法律、军事全面改革,大增楚国国力,但支持变法的楚悼王尸骨未寒,吴起就被蛋糕受损的贵族们杀害;黄歇死于内乱;还有春秋时楚国宛人百里奚,五张羊皮卖入秦;宛人范蠡、郢人文种入越助勾践称霸;伍子胥出身楚国望族,被陷害惨遭楚平王灭门,孤身逃至吴国。伍子胥与战神孙武携手引兵报仇,打破楚都,鞭尸楚平王三百。细说英雄,数不胜数,声声叹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楚王重用贵族,轻庶民、客卿,有天纵奇才而不用,甚至推入敌人怀抱,耽误的何止眼前社稷?其实想想赵国,“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能北拒匈奴西抗强秦。但空有两大战国名将,廉颇在长平被撤换,李牧阵前被冤杀,不是同样自毁万里长城?

900年间,楚国曾经被攻破国都3次,为逃难先后迁都4、5次, 共定都7处, 在诸侯间独树一帜。很丢人的。

社会追求有虚实。楚国地大物博 , 粟支10年。仓禀实而知礼节,饱暖思淫欲。国家不喜欢穷兵黩武,生活太安逸了,人民沉溺于奇技淫巧务虚太多。咱想想,光大山深处长江边的巫山,就流传下来3000多首巫歌,这得多么有闲有文艺范?大家精力用在创作上了,琢磨敌人的功夫必然少了嘛。身处乱世,国虽大,忘战必危。

死对头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奖励耕织、军功,推行连坐、愚民,剥削压榨百姓,极大增强了国力,将国家打造成了武装到牙齿的战争机器。且看秦军兵马俑,略梳发髻,半掩轻甲,圆睁怒目,干嘛呢?丢盔弃甲只为争先,好杀敌抢人头立功晋爵。从上帝视角看,两国前途几乎已经了然。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 “ 夫秦灭六国 ,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楚人咽不下自己的怀王被骗囚死和亡国灭种之恨。地火在暴政下的巴山楚水流动。愤怒的文艺青年,再一次觉醒为励志男。他们设端午节祭奠屈原,提醒子孙勿忘国耻。项燕之孙,少年项羽指着秦始皇轻蔑地说 :“ 彼可取而代之。”

公元前209年,楚亡14年,楚人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建“张楚”政权,播洒下反秦火种。一瞬间大秦朝烽烟遍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项羽率江东子弟破釜沉舟,以决死之势冲杀秦军主力。与其他心心念念恢复故国搞割据的非楚系反秦力量相比,楚人项羽、刘邦起步时兵力弱小,但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灭秦意志如此执着,终能聚沙成丘,以寡胜众,火烧阿房宫,一雪两破楚都之耻。最后推翻了占有绝对军事优势的秦王朝。

白鹿原再次见证历史。“沛公军灞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上风云际会。天下,终究成了两个楚人间的棋局。

游走在励志男与文艺青年间的大楚国(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