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2p备案后的一点猜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账号:互金杂烩Fun
自传出备案延期的消息一直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1个多月,目前关于备案的消息还是一点踪迹也没有,那么既然p2p投资关乎我们长久的资产配置问题,我们不妨先对备案之后这个行业的变化进行一番猜想。
猜想一:什么平台能备案?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公众号里已经说过好多次了,自从824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中间不管出什么新规,我个人都始终认为这个行业能备案的平台是极少数。
P2p的本质还是金融,不是互联网。不管在哪,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都是要严格审批的。所以别信什么小而美,什么平台大了不好掉头,备案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本质上就不是“考试”还是门槛。
你想想那些大平台有最好的资本,最好的管理,最好的团队,这样能控制风险的平台反而不让干了,让剩下的那些草根平台来做,你觉得这可能么?
所以备案100家的说法有可能不是空穴来风,行业里真正有实力的也就这么100多家,作为银行业务的补充100家也就够了,监管也好管理,有什么行业政策也好推行,行业也能有序的发展。
猜想二:备案后的平台安全吗?
剩下的100多家是监管为了防控风险,精挑细选出来的平台,也就是这100多家是整个行业里运营风险最低的平台。
但风险再低,坏账和逾期也是必然的,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开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像银行理财也开始不再保本保息。P2p备案之后,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还想像现在一样“暗兜底”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既然不能兜底,那目前大多数投资人肯定是接受不了自负盈亏。平台要想继续运营,必然会提高自身的风控和开发高质量的资产,行业备案后平台数量如果从2000家缩小至100多家,正好也就对冲了平台资产荒。
优质的资产+合理的利率+我们分散的投标,至少本金受损的风险比较小。
猜想三:产品形式有什么变化?
“集合标”的出现可以说是p2p行业的“工业革命”,但集合标的问题也比较多,最主要的集合标这种类似定期理财的产品形式不符合借贷信息中介的定位。
所以p2p平台备案后,或者是备案之前将不会再有1-12期的定期集合标产品,以后我们投资只能是在平台上面找散标投,或者是我们把资金委托给平台代投标。
其实这项并不是我的猜想,目前已经有部分平台把投资产品调整为上述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收益不再固定,二是退出和起息都以实际匹配债权为准,时间会有几天的延长。
猜想四:对出借人风控?
其实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逐渐的从银行理财的思维了解脱出来了。平台能安全运营不代表自己的资金不会有损失,我们是把钱借给了别人,那就一定会有借款人不还钱的情况。
现在有太多人还是把p2p当成民间银行,闭着眼睛上车。未来平台可能会对每一个出借用户进行一个出借资格认证,确认你对p2p借贷是否有独立判断能力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且可能会限制测评结果在低分值的用户只能投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或者是限制低分用户的投资金额。
对p2p备案后的猜想大概就是这些,个人对行业的未来的发展是看好的,注意,我说的是行业的发展,对我们这些普通投资人来说,p2p的红利期已经时日不多了,有些返利啊什么的,能上就尽早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