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旅行旅行·在路上

日本之旅(京都篇)

2018-03-30  本文已影响16人  漫云汐

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出国,竟是日本。上大学前,我脑海里的日本标签就是百变小樱、阿童木这些儿时的动画片还有抗日剧的那句“巴嘎”......上了大学后,受专业影响,日本在我心中的地位唰唰地猛升。日式庭院、茶室让我魂牵梦绕,现代建筑大师妹岛、西泽立卫、安藤忠雄、藤本壮介等的作品让我啧啧称奇。此外,舍友的种草让我成了宫崎骏的迷妹,几乎刷了他的所有作品。所以出国第一站,日本,既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旅程之前,我受老哥推荐,看了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作者细腻的视角可谓我这顿“日式餐“前的一碗清汤。带着憧憬,我打开了所有的感官,踏入京都这座古都。

京都塔

似乎许多城市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塔。出京都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京都塔。塔顶的灯座如同常见的日式灯具的样式,给人纤细柔和之感。

龙安寺山门 龙安寺枯山水

龙安寺的枯山水乃日本枯山水的代表,我早已心驰神往。真的坐到它面前时,感觉内心很平静,一石一山,一沙一浪。

金阁寺

金阁寺名不虚传,金碧辉煌,置身于富有禅意的水景间,真的是美不胜收!只可惜游客实在是多,其中中国游客更是数不胜数。

大德寺 龙源院

大德寺是一片寺庙群,颇具古韵。路上三两行人,静谧舒适得很,还能偶遇路边或交谈或阅读的外国人。里面的庭院更是人迹罕至,尽显日式庭院的清净素雅。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正殿内

清水寺位于山上,途经两旁熙熙攘攘、商铺琳琅满目的登山之路,进入山门。橘红色的清水寺楼阁映入眼帘,顺着山势,主建筑群沿中轴层层而上,俯瞰芸芸众生。恰逢正殿修缮,外立面裹上了一层防护网,却一点都不突兀。内部照常参拜,入殿时皆脱下鞋子,走进光线昏暗的殿内,颇具神秘感。看着游客们纷纷学着信徒的样,跪下,敲钟,拜神。一人一敲,浑厚的钟声响彻大殿,经久未息......

三年坂 青龙苑

走过舒国治推荐的三年坂,果然发现了隐藏于商店内的古时庭院,跟作者书中的景致丝毫不差。可惜行程匆忙,未能接着往下走走二年坂、宁宁之道。希望还有下一次,能慢悠悠地走在这些古道上,细细品味京都......

伏见稻荷大社 叼着稻穗的狐狸 千本鸟居

第一次看到千鸟居还是去年跟一个妹子看了一部日漫,里面就是社神与狐狸之恋,而千鸟居是现在通往过去的通道,感觉很神奇。其形如中国的牌坊,但更为简洁,一面皆写有“奉”、“纳”;另一面则是刻着捐建人的姓名、地址及建造时间。就这样密密麻麻的排列着,让我想起中国寺庙的一砖一瓦也有这般刻着捐者姓名。看着上面的年份,发现并非顺序,而是交叉的,证明这鸟居可能一开始隔着两三个柱距依次建造,后来捐建者更多时,又在空隙的地方加建了,所以鸟居新旧相间,便出现了或深或浅之红。

京都古建筑之旅,最深入脑海的就是那日本古建独有的橘红,确实不同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红,正如日本寺庙不同于中国寺庙,虽源自唐风,却已融入日本特有的文化。

京都地图  取自《门外汉的京都》

京都这座古城真的不大,三天基本就逛了一圈。除了分散于各处的名胜古迹,难能可贵的是整体风貌完好,大多是传统民居,即使有更新也是和谐的。看到这番景象,梁先生当会十分欣慰,虽没保下北京古城,却保下了承袭唐长安规划的京都。其街道肌理清晰,横平竖直,尺度较宽。两侧房屋皆有庭院,姿态各异的树梢露出院墙,透过隔柵窥探庭内,若隐若现,颇有隐士之风。

看地图,可见一河川南北向贯穿京都,那便是鸭川。令人艳羡的是,这条河川保护得极佳,成了野生鸟类的天堂,许多居民于两岸休憩、散步、慢跑、骑车......好不惬意。

鸭川 鸭川

由衷感叹,京都真的很美!留下未游桂离宫的遗憾,愿有缘再见。下一次时空的交汇,何时的我会邂逅何样的京都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