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读书 /听书 书评 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收获?你可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2019-07-01  本文已影响78人  简尔读书

经常在一些社群或网络上看到有人说,明明读了很多书,可为什么感觉没什么收获呢?

合上书后,过一段时间再回想书中的内容,竟然头脑中一片空白。

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时想表达的意思,可能前段时间自己在某本书中获取过,但记不清了。

1.

读书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很多人读书很勤奋,为自己制订年度读书计划一年要读完50本或100本书。并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读完20页,哪怕自己已经很累很困,为了完成目标,都要在床前读完书。

可是,这样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最终的知识收获却不那么理想。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提到,读书之所以会收获颇微,是我们的读书方法太原始,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在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我们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深入思考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个人知识体系,这样的读书方法自然是低效的。

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做“会学习的人”,而不是做“最勤奋的笨蛋”。

2.

内化为能力的知识才真正有用

成人的学习能力分为3个维度:内化与应用知识、分析与整理信息、追问与反思经验

成人读书的能力也是同样的。很多人对知识的了解仅限于自己所谓的知道这个层次。在读书时习惯性的输入知识,而不去深入思考深层次的意义,也懒得去回顾旧的知识。

因为懒的动脑子,结果脑子懒懒地说“算了,还是快点输入吧”,结果,之前拥有的知识依然混乱,新输入的知识只会使头脑中的知识更混乱而已。

在读书时,要多反思。

会读书的人,在阅读中会经常提问,追问读到的知识。思考书中的知识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然后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他还会思考和规划怎样用这些新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所以,对于读书者来说,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将学到的知识拆为己用,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提倡的便签阅读法,对读书过程中知识的内化非常有帮助。

简单来说,使用便签法阅读时,你要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记录。

第1类记录(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记录(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记录(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在读书时,要多做笔记。

我们在上学时会画重点、做笔记,但大多是摘录原文。“尽可能记录课本或老师的原话,越详尽越好”,这是中学老师强调的,因为用原话在考卷上作答能得高分。

离开学校之后,很多人才明白上学时的记笔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记笔记的方法,比如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麦肯锡笔记法、九宫格笔记法等。与上学时记笔记不同,这些笔记更注重于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

比如康奈尔笔记。康奈尔笔记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

在《洋葱阅读法》中,作者彭小六说,读书笔记的本质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记笔记的方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应的学习思路。记笔记的方法是学习思路的外在表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应的学习能力。

3.

读书没必要追求速度,而是要关注质量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把学习者分为三种: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

其中,初级学习者有一个特征,把浏览知识的数量当作学习的收获,视各种知识大赛的获奖者为偶像,认为每年阅读大量图书且都能记住的人是牛人

如果按照这个特征去评判一个人的学习层次,估计我们很多人都是处于初级学习者的层次。过于追求读书的速度,而不重视读书质量和知识的吸收转化。

成甲老师说,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

他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他读书的方法是,当他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他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

因此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带着问题去读书,首先要找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后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书或文章 ,在书中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最近一直很困扰的问题是,如何让知识系统化?2019年以来,一共读了50几本书了,可是感觉知识很混乱,没有条理性。

我找了几本关于个人知识体系管理的书籍,比如《好好学习》《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学习之道》、《这样读书就够了》、《有效学习》等书籍。

在读书过程中,因为有目的性。我直接根据目录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认真阅读并做笔记,学习和总结书中的解决方法。比如在《好好学习》中,成甲老师提到了用印象笔记整理知识。

在对印象笔记有了基础了解后,开始尝试使用印象笔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中主要的读书版块,有效的输出是对输入最好的总结。读书版块,初步规划为书评,感受,思维导图,有用的案例,金句,读书笔记等部分输出。

学会1000个新的想法,不如实施一次行动。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读书学习的核心就是通过学习和整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