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秋叶大叔《高效学习7堂课》的践行复盘-2019.12.22晚
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可以选择的学习的路径不一样,要解决的学习的问题也不一样。领域的高手都是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所以高手更适应碎片化的学习,而普通人的知识时零散的,如果模仿高手碎片化的学习,只会越来越零散,越来越体会不到价值,越学越焦虑。此处介绍普通人的学习方法。
001 选择方向
最大的选择是方向的选择。通往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大部分人都坐在路边想: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状态和风险接受程度,选择平衡起步,还是升级赛道,或是选择跑道,或是更换游戏。我建议是根据现有工作的需求或是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方向。秋叶大叔说找离钱最近的方向。
002 排除思维
人的可能性很多,但是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多。明智的学习者,先学会聚焦。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清单有100条,每一个梦想都想尝试,那很可能每件都是浅尝则止。一个年轻人,要减少选择项,一门心思去做好一个选择,反而更能孵化自己的潜能。
003 串联
仅仅是舍弃还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串联。在不能的阶段,需要的能力不同,如果串联起来,就能打造自己的学习进化地图。比如乔布斯开始是学习字体的,后面学校不同字体组合,后面又学习了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但是他在初次学习字体时,并没有预见到这些会成为知识储备,但却帮他解决了很多复杂问题。所以,在学习路上,我们要把技能和拥有的能力串联起来,分阶段的去学习,最终达到目的的终点。
004 建立框架
我们小时候的学习方式是“背诵-遗忘”,是一种面向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但人学习的过程就像为大脑地图添加各种地标的过程,有的人学的零散,地表混乱,最后放弃。普通人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按照老师或者书本的安排,一章一章往下读,一点点学习,最后再努力的串联起来。而咨询顾问往往很短的时间就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因为咨询顾问采用全局的视角,而非顾客视角。我们也要采用“顾问”学习法,建立整体框架。
005 行家思维
成为行家,要先有框架,后深入学习。一个好的知识框架树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训练支持手段等3部分。比如演讲的基础知识是写作和逻辑,专业知识是发声、肢体、台风和着装,训练手段是写稿,对镜排练、模拟排练和实战训练。我们的知识框架树也可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阶段。想快速的了解一个新领域,秋叶大叔的建议是大量阅读,可以整理出该领域的关键字,搭建框架体系。
006 读难得书
高手学习是会通过阅读,不断整理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如果读的书很容易,一般只是复习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而真正让我们提高的书,往往是让我们痛苦的书。毕竟对一个新的领域,建议知识框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书,我们读不快,就精读,先把这本书吃透,再读几本关联的书,此时就会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般豁然开朗。
007 刻意练习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秋叶大叔认为学习是“反人性”的,因为它不会如吃饭,买衣服让我们享受。很多人认为学习一门技能要花10000个小时,其实不然。学习的阶梯氛围入门、熟练、精通和专业。入门需要100小时,熟练1000小时,精通3000小时,专业10000小时。当我们用专业而不是业余的方式去训练,花3000小时,我们就可以精通某个领域。
008 高质复盘
好的学习者,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痴迷于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人设。大多数人擅长的是复述,而不是复盘。
复盘法一:会复盘的学习者,会带着问题去学。
1) 这门课解决问题是什么?是我当务之急吗?
2) 教学目标是什么?能否满足我?
3) 课程的逻辑大纲,知识点,我是否听过?
4) 周期多长,对我有什么帮助?。。。
复盘法二:拆解的思维
将知识体系拆解成各个细节,比如拆解高手的PPT,可以从版式,字体,风格,形状等拆解。
复盘法三:联系思维
与鱼骨图对应的方法教“丰田提问法”,即连问5个为什么。为什么A发生?因为B。为什么是B?因为C……
复盘法四:换位思考
高质复盘不仅仅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会从其他人角度思考。
复盘法五:复利思维高质复盘不仅仅是总结过去,更要总结未来可以产生复利的模式。比如写文章,可以反复推荐,带来认可,即质量复利;可以分发到不同平台,带来流量回报,即分发复利;可以集结成书,培训,即变现复利;可以连接他人,即人脉复利;坚持某类风格,即人设复利。
009 高质输出
坚持日更指望跃迁的人很多,但是低水平日更是无法带来量变的。一件事,如果没有明确的标杆就很难做好。标准有3个:公认技术标准;行业优秀标杆;自己的历史性标杆。难度依次递减。如果不坚持对标行业的标杆,就会固步自封,缓慢滑坡,看起来很努力,但不过是个伪学者。高质量的输出才能倒逼自己成长。输出方式有7种:
1) 记录笔记-胜过手机拍照
2) 思维导图-画出逻辑
3) 解读文章-用自己的想法去消化
4) 对外分享-最好的学习是教别人
5) 内化实践-现实中去验证
6) 复盘文章-写出自己深刻的心得体会
7) 课程研发-系统化输出
010 灵活迁移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起点,能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才是高效学习者的目标。跨界的3种方式:个人能力的自然延伸;组织能力的自然延伸;职业领域的自然延伸。实现3者的延伸,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则能一通百通。
总结1 – 对本书的感受
看完本书,初步印象觉得有讲到一些方法,但是给我一种拼凑内容的感觉。可能是讲的内容都是偏思想概念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开始会觉得实践的东西不多,主要的思想就是建立框架,再深入学习,复盘然后迁移。并且有些小节之间会觉得区分不大,有些重复的内容。
但是在写清单的时候,作者提供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可以给我们普通人实践的,但是要真正去思考运用,才能用好。最让我受用的还是秋叶大叔分享他做咨询时快速了解新领域的方法,不仅要大量阅读,还要读专业的书,网文,论文,这样才能真正建议好的知识体系。
总结2 -- 个人实践
目前已经定下了要学习多门语言的目标,探索掌握多门语言的方法,初步从日语开始。
按照本书的建议,我先思考自己应该学什么。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了解一个国家的衣食住行的文化历史,再是学习语言表达。
第一步,我在知乎搜索关于学习日语帖子,找到几个可以实践的建议,包括怎么入门,选择哪个教材。
第二步,我在豆瓣上搜索关于日本介绍的书单,并对比内容确定自己的书单。
第三步,百度有名的日语教授,看其教学的领域是否有相关著作,并在各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国语大学官网上查日语系教授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及著作,大概了解现在的研究领域,做后后期书单储备。
第四步,报班50音入门班,选择专业的教练,带领入门。因为日语的50音是一个痛点,需要专业学习。
第五步,学习表达方式和词组。(待实践)
第六步,累积词汇。(待实践)
总结3--日语学习
学校的各阶段:
入门-50音
幼儿-日常词汇
小学-日常用语
中级-常用表达、写作
高级-词汇、翻译
我的目标:
输出自己的学习记录和过程,来帮助其他人学习语言。
最后,希望自己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