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电影)
安全感何去何从 。
我必须说,无论是Dennis主导的24重人格还是Barry主导的23重人格都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我认为分裂人格者不同于人格分裂症患者,后者发病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甚至无法正常思考,而分裂人格不仅有主导人格管理其余人格,且每种人格表现时清晰鲜明,特点明显。所以如果将分裂人格者视为病人有失公正。
尽管《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评价是影片让观众满意的是,导演M·奈特·沙马兰继续展现自我,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当然他给续集挖下的坑让人非常失望。但末尾Casey的眼神让我依然对续集充满期待。
我想叫主角D.B,他的二十多重人格并非天生,在童年因母亲教育不当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成为多重人格出现的根本源头,凯文这重人格就是他童年的缩影,也是其余人格的保护对象,凯文后来的受伤直接导致了第24重人格的出现,这些人格全部围绕着保护与安全。
Dennis是个冷静、理性和强大的人格,但同样也有危险性,因而被禁止表现。D.B本来一直都是时尚设计师Barry管理着所有的人格,直到前段时间他在公众场合被一群青少年恶作剧。这场恶作剧并没有像Dr. Fletcher理解的那样被平复,而是激发了Dennis替代了Barry管理其余人格。并不止如此,他一直以来的痛苦被激发,童年的阴影,长期的被怀疑和歧视,让他的安全感降到了冰点,冰点为他带来了第24重人格——Beast。
抛开导演和编剧的技术与手法,直击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安全感的缺失是与我们终其一生缠绵的藤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扼上我们的喉头。
安全感的缺失极为常见,但大多数人都在可控范围内。如孩子时常需要父母的陪伴来确定他的重要性,父母时常需要孩子的崇拜来确定他们的不可缺失性,女友时常需要男友表达爱意来确定她的不可替代性,男友时常需要女友的顺从来确定他的占有性,女人们时常需要男人的欣赏来确定她们的独特性,男人时常需要女人的仰慕来确定他们的主导性,从以上叙述不难发现,安全感是需要相互的。而单方面缺失或表达误差总会引起安全感失衡,导致需要者感受不到安全,进而导致一些表达渴求安全感的行为出现,只是有的理智,有的激烈,有的温柔,有的极端,因人而异。
值得关注的是,有的人将安全感的表达与追寻表演成一种艺术,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句话让我想起了《desperate housewives》中的Lynette,她本身没有非常的亮点,不像Susan可爱,没有Gabrielle风情万种,也并非Bree的完美主义。但她有六个孩子,她的丈夫Tom是个孩子气男人,但只有一点好——能填充她的安全感,她对孩子们和丈夫以及所有亲人的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达,她总知道怎样将对方的需求和自己需求完美的融合。
很明显,D.B从未体会过被关怀被保护,他从Dr. Fletcher得到的尊重与理解也只能成为杯水车薪,从开始多重人格堆积来保护小凯文直到最后的冰点人格beast的出现,都是为了觉得安全。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让自己觉得安全,用伤害自己也伤害伤害别人的方式。多像孩子长期得不到关爱陪伴后逐渐冷漠的眼神,多像爱人长期得不到理解爱护后渐行渐远的背影。
表达保护和需要保护是一种必需品,如何表达决定了我们的表达效果和诉求被满足的效率,通过有意识的对比,我确定我们都能分辨出最适合自己和爱人的方法。
我不敢妄言如何才能更好的获得和给与安全感,我只知道没有安全感的人,心里住了一头面色平静却随时会面目全非的野兽,我们只是要知道,它没有错,它只是太需要被爱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