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村儿里闹元宵,“打着灯笼看大花”!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10人  后院儿

小时候,每逢正月十五,孩子们都会异常兴奋,这一天是一定要催促着爸爸妈妈去赶集的。

木有找到以前那种灯笼

集市上到处都是小灯笼。那时,灯笼不像现在花样多,大多是款式简单的纸糊灯笼,也不是用电池的。

每个灯笼都配有一支蜡烛,蜡烛被简单地固定在灯笼底座。

到了晚上,天将将落下帷幕,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点上灯笼,一溜烟儿地冲出门去。

先去前面那家找小伙伴A,顺便炫耀下自己的灯笼;再和打着灯笼的小伙伴A相约去下一家……

夜幕下,一群小朋友叽叽喳喳,手里的灯笼一闪一闪,映着他们可爱的笑脸。

出发最早的小伙伴忽地惊呼一声,他的灯笼灭了!嘴巴一扁,眼看着要哭。

有那年长的小朋友站出来,检查了下,原来是蜡烛燃尽了。只见他淡定地将手伸向口袋里,竟掏出支蜡烛。

固定,点燃,举手投足,颇为老道。很快,灯笼又亮了。

小朋友们都崇拜地看着他,他面色不显,实则心底有些小得意。

其实,这些都是他跟哥哥学的,可惜哥哥从去年开始就不和他一起玩了。

前面突然变亮,有微弱的噼啪声和滋滋声响起。

小朋友们抬眼望去,大声惊呼,开始狂奔,“放大花咯!”

那是一种很简单的烟花,一个个比木瓜稍大些的土坯,肚里塞实混着火药的干土,而引信则大多是纸或者麻绳随意揉搓而成。

出于多方考虑,有些地方已禁止制造这类烟花

估摸着儿时看了太多,小孩子又不喜单调,慢慢地,我对“大花”的感觉从“欢喜”变成“不过如此”。

以至于长大后,常常不在家过十五,对它也无甚想念。

机缘巧合,多年后,在大姐的门面房前,又看到了“大花”。

我突然发现,原来“大花”竟是如此美。

类似,但没有拍出它的美

花火向上喷发,渐渐地,“长”成了一棵金色的火树。

新的花火喷涌而出,枝头的花火则不断坠落。落到地上,开出一朵朵炫目的“金莲”,却又攸地消失,就像雨滴落在水面,荡起一朵朵水花,只是它更绚烂,更华丽。

地上不断地开出“金莲”,又转瞬消逝。单看每一朵的生命,竟比昙花还要短暂。

或许正是这极致的美丽与瞬时的存在,赋予了它一种特殊又迷人的魅力。

凝视着它,我突然想要走上前,看那些花火在我脚下绽放。或许,所谓“步步生莲”恐也不过如此吧!

图片来自网络,步步生莲

但又怕自己玷污了它的美丽,扰了它的轮回;也怕“金莲”开到身上,那便不美了。

方抬起的脚,又落回了地面。

(PS:当时拍了个小视频,可惜简书不能加,静态体现不出它的美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