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我在知乎上的一个提问
前几天,知乎上收到一个新回答的提醒,而问题是将近6年前我在知乎上的第一个提问《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何时能摆脱copycat》。
那是2011年柳絮开始飘扬的春天,团购的热潮刚刚退却,人人网开始走下坡路,微博如日中天,微信团队刚刚建立,O2O还没有踪影,企业SaaS还是全新的概念,金数据还没敲下一行代码。
当时的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在学校的创业散伙了,违约了华为,拒掉了百度和腾讯的offer,开始参加ThoughtWorks的入职培训。当时对互联网的好奇和困惑�,在知乎上,发起了这样的一个提问。
互联网的大V keso 当时还留下了他的回答。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何时能摆脱copycat回复对于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的讨论,现在来看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因为过去的六年,太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微信、O2O、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直播、新媒体、知识付费,还有全民疯狂的「万众创业」,如同万花筒般的绽放和快速凋谢,中国互联网在抄袭和创新中快速的成长。
当年在知乎上还有很多关于未来的提问和回答,关于社会,关于行业,关于自己。现在来看这些问题时,仿佛打开了「上帝视角」,嘲笑着当时自己的无知和无畏,唏嘘着未来不可知的强大。
一个问题,你知我知,这是共识;你知我不知,这是学习;你不知我知,这是传授。你我都不知道的关于未来的问题,就落入了哲学上不可知论的范畴,没有「上帝视角」,人类永远不可能得到关于未来的真理。
但我们依然会去发问。
我所在行业未来发展怎么样?�
辞职去创业会成功吗?
我们结婚了,未来会幸福吗?
毕业了找得到理想的工作吗?
自动驾驶是未来吗?
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 ···
�这些发问,归根到底都是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怕」,渴望着美好境遇的出现,畏惧着悲惨时刻的降临,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发问。
我们其实不需要答案,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在提问的这一刻,我们内心里都多了一个选择,接受或阻止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未来。而这种对未来的「爱和怕」,正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也许,你也可以翻翻自己多年前关于未来的提问,想想是因为「爱」还是「怕」,顺便嘲笑一下当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