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养育》之读书笔记|千万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在某写作平台看到一个问题,有人问什么书籍适合当作礼物?
我的回答是适合当作礼物的书,推荐《适度养育:培养独立且自信的孩子》。作者朱迪思.洛克,译者是陈晓。
推荐理由如下:
这本书非常适合有孩子的家庭。
书中讲了父母养育孩子时极端回应的五种表现形式:
1以孩子为中心
2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无比丰富的童年
3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
4对孩子过度信任
5做孩子的密友
这5点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点:以孩子为中心。
书中提到: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全家人的悉心照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照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照料方式仅在个体生命的早期阶段是合适的。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庭在孩子长大后,仍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生活都在围绕着孩子转。
在这种家庭里,全家都得根据孩子的意愿行事,比如吃什么、周末干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9562547/f505cd86f6c575c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562547/a0433c702dbdd532.jpg)
作者朱迪思·洛克在书中举了很多以孩子为中心的案例。
比如:
我接待过一对双职工父母,他们平日疲于工作,周末还要拼命满足他们6岁和8岁孩子分别提出的每一个要求。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投入的精力要比他们为自己的社交生活投入的精力多得多。
我听过的一个令人惊讶的案例,父母中有一方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升职机会,需要前往另一个城市就职,他们首先征求的是他们4岁的孩子对搬家的意见,但是孩子不愿意搬家,最终他们放弃了这次机会。
最后一个案例,让我想起自己去年搬家的经历。
因为爷爷奶奶来北京看病,和我们住在一起,人比较多,之前买的房子太小了,勉强够住,但是会互相影响,比如老人喜欢安静,孩子却总是吵闹。特殊时期,孩子居家网课,爱人居家办公,2人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房间,家里却没有。我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图书馆去不了,书店也关门了。家里太吵,所以总是无法静心学习。
所以我决定租一个大房子,正规的2居室的房子。这样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可是孩子却舍不得走,不愿意搬家,因为那里有她的回忆,有她的秘密基地,有她的小书桌,小书架等。同学来家里玩时,她们还可以躲在里面说一些悄悄话。
当时我很矛盾。因为看到孩子不愿意搬家,心里有点难过,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的考试,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但后来我老公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用和孩子商量,很多事她不懂,我们自己决定就好了。
所以后来我们还是搬家了。新家是我们租的房子,很大,足够我们一家5口住,而且互不打扰。
虽然孩子还是会想起那个小房子,我们也会时不时的带她回去看一看,但我们很坚定的和她说,现在这个房子很好,我们要在这里住上一两年,以后看情况再搬回去住。
她虽然有点伤心,但也接受了这个事实。
总之,这个决定,我们没有听孩子的,所以现在我们过得很好。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为人父母,陪伴和尊重孩子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的以孩子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