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入门
MongoDB与关系型数据库对比
MongoDB属于文档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其他像Redis就属于键值对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对于MongodDB来说它是最接近关系型数据库的。因此,如果有使用Oracle、Mysql的话,会很快上手MongoDB。
-
集合: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以表(table)的方式组织数据,而在MongoDB中取而代之的是集合(collection),也就是说,在MongoDB数据库中没有一张张表,而是一个个集合,集合的作用可以理解为表。
-
文档: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表中有一行行记录(row),而在MongoDB中取而代之的是文档(document),MongoDB是用文档来表示数据的。文档的格式类似json的格式,例如,
{name:"张三",age:20}
。
下载
从MongoDB的官网 https://www.mongodb.org/ 上下载对应自己系统的版本,我下载的是最新的稳定版3.0.6。我为了讲解需要下载的是解压版,接下来会一步一步配置数据库。如果觉得麻烦可以通过软件源的方式安装,可以参考Install on Linux。
安装配置
-
将下载好的压缩包解压,发现有一个
bin
文件夹,里面有许多命令脚本程序,介绍两个最常用的,下面演示会用到:-
mongod
: 启动数据库用的命令 -
mongo
: 作为数据库的客户端,去连接本地或远程的数据库
-
-
创建一个文件夹作为练习MongoDB的目录,文件夹的名字任意起个就行,比如叫mongodb,文件夹的位置任意。
-
将第一步解压的bin文件夹复制到第二步创建的mongodb文件夹中,接着在mongodb文件夹里面再创建如下三个文件夹:
-
conf
: 启动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会存到这个文件夹里 -
db
: 数据库存储的位置 -
log
: 数据库日志文件会存到这个文件夹里,顺便在log文件夹下新建一个mongodb.log的空文件用来记录日志
-
-
请在conf文件夹下新建mongod.conf文件,作为启动数据库的配置文件。MongoDB 2.6 以前的版本配置文件采用键值对的方式配置,使用软件源安装的话生成的配置文件就是这种格式,从2.6以后MongoDB采用
YAML
格式进行配置(当然键值对的格式也是可以的,MongoDB的后续版本都兼容键值对格式。),本教程将采用YAML
格式来配置,其实YAML
格式也很简单(具体可以参考MongoDB官方文档 http://docs.mongodb.org/manual/reference/configuration-options/)。以下是配置文件内容:# 配置数据库绑定的IP和端口号 net: bindIp: 127.0.0.1 port: 27017 # 配置数据库日志的位置,且日志以追加的方式记录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Users/xinyiming/Develop/mongodb/log/mongodb.log logAppend: true # 配置数据库存储的位置,journal用于故障恢复,在生产环境下必须开启 storage: dbPath: /Users/xinyiming/Develop/mongodb/db journal: enabled: true # fork配置为true,则数据库以后台进程的方式启动,不会阻塞当前命令窗口。注意windows下没有这个参数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 认证配置,默认是无需用户名密码的,如果想开启认证,必须先在数据库中添加用户名、密码及权限 security: authorization: disabled
以上就是最基本的配置了,
#
开头的是注释,缩进不要用tab
键,用2到3个空格来缩进,在配置项的:
后面有个空格,不然启动时会报错。
启动数据库
完成上述配置后就可以启动数据库了,在bin目录下执行mongod命令
./mongod -f ../conf/mongod.conf
-f
指定数据库启动时加载的配置文件(实际上如果没有配置文件,可以直接在mongod后面跟上参数也可以,但不如配置文件方便,可以使用./mongod -h
命令查看具体有哪些参数)
这样一个数据库实例就启动成功了,如果有错误会显示在控制台上,请检查配置文件是否正确。
连接数据库
数据库启动好之后就可以使用客户端进行连接了。MongoDB官方自带了一个客户端工具,就是上面提到的mongo
命令。继续在bin目录下执行
./mongo
或./mongo 127.0.0.1:27017
不带ip和端口号,默认会连127.0.0.1:27017。默认会连接到test数据库,连接成功后,显示如下消息
MongoDB shell version: 3.0.6
connecting to: test
>
并显示操作数据库的命令提示符,以后就可以在这里通过命令来操作数据库了。mongo shell提供了很多方法(可以参考mongo Shell Methods),这里可以输入help
查看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使用命令操作数据库
-
使用
show dbs
可以列出当前有哪些数据库> show dbs local 0.078GB
目前只显示出一个local数据库,这是MongoDB自带的,虽然我们连的是test数据库,可test没有数据因此不显示出来
-
在test数据库中添加一个user集合,并插入一条数据,结果返回WriteResult对象,包括影响的记录数
> db.user.insert({name:"张三",age:14})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user集合不需要提前创建,我们再添加一条数据,这次增加一个字段
> db.user.insert({name:"李四",age:15,address:"北京"})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虽然多了个字段,依然能存进去,这说明MongoDB的可扩展性很强。随着项目的进行,业务变得复杂,刚开始定义的字段不够用了,需要扩展字段,使用MongoDB的话就无需修改表结构。关于insert方法详细介绍http://docs.mongodb.org/manual/tutorial/insert-documents/。
再次查询有哪些数据库,这时就会显示出test数据库了。
> show dbs local 0.078GB test 0.078GB
-
查询刚才添加的数据
> db.user.find() { "_id" : ObjectId("561923d311f16927acb1ff79"), "name" : "张三", "age" : 14 } {"_id" : ObjectId("561a475611f16927acb1ff7a"), "name" : "李四", "age" : 15, "address" : "北京" }
返回的数据中
_id
是在插入数据时MongoDB自动加入的主键,find方法可以传入过滤条件,如:db.user.find({name:"张三"}),这样就只返回name是张三的数据了。关于find方法详细介绍http://docs.mongodb.org/manual/tutorial/query-documents/。 -
更新一条数据
> db.user.update({name:"张三"},{$set:{age:20}}) WriteResult({ "nMatched" : 1, "nUpserted" : 0, "nModified" : 1 }) > db.user.find() { "_id" : ObjectId("561923d311f16927acb1ff79"), "name" : "张三", "age" : 20 } { "_id" : ObjectId("561a475611f16927acb1ff7a"), "name" : "李四", "age" : 15, "address" : "北京" }
使用update方法更新张三的年龄为20,update方法接收了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作用类似于sql中的where条件,第二个参数用于修改具体的字段,
$set
是MongoDB内置的修改器。MongoDB还提供其他修改器,详情可以参见https://docs.mongodb.org/manual/reference/operator/update/。注意,这里的更新操作只会作用匹配到得第一条数据上,只会更新一条数据,如果有两个张三的话,那么第二条数据就不会更新,如果要更新多条数据,需要在update方法传入第三个参数
{ multi: true }
,update方法还可以接收其他参数,具体可以参见http://docs.mongodb.org/manual/tutorial/modify-documents/。 -
删除数据
> db.user.remove({name:"张三"}) WriteResult({ "nRemoved" : 1 }) > db.user.find() { "_id" : ObjectId("561a475611f16927acb1ff7a"), "name" : "李四", "age" : 15, "address" : "北京" }
使用remove方法删除张三的数据,remove方法接收一个参数,该参数作用类似于sql中where条件,如果要删除user中所有的数据,则使用
db.user.remove({})
,如果要删除user集合,则使用db.user.drop()
方法,删除详情可以参见http://docs.mongodb.org/manual/tutorial/remove-documents/。
开启认证
-
进入
admin
数据库,创建root用户> use admin > db.createUser( { user: "用户名", pwd: "密码", roles: [ { role: "root", db: "admin" } ] }); > exit
-
修改mongod.conf中认证配置
authorization: enabled
-
重启数据库
使用
ps -ef | grep mongod
命令,打印出MongoDB的后台进程,得到该进程的pid,再使用kill -15 pid
杀掉进程,再启动MongoDB数据库,此时再使用mongo
命令连接上数据库后,无法进行任何增删改查操作。 -
登录认证
> use admin > db.auth("用户名","密码");
之后就可以顺利操作了。
结束
我也刚接触MongoDB没多久,我觉得MongoDB上手还是很简单的,把我学习的过程总结下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