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让人失望 清华校训却惹人深思
前言—题外思考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影片一开头就由张果果抛出了这个问题)
不会!
不是因为勇气而是兴趣索然,在来前就知道了要面对的人生,人生失去了从0到1的成长蜕变体验,虽然看是可以活的从容(很可能只是麻木),但一眼望到底再无波澜的人生,这种“无问西东”的生活,有什么体验可言?
这是一部民国风格的年代剧,电影从一开拍基调就已经确定是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来,其核心就是通过清华大学一段段相关历史传承出清华校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 清华校歌这样一部为校庆而拍的电影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看好(看完后依然有很多人不看好),而后却又有人说虽然是一部为校庆而拍的电影,却拍出了一代人的风骨与真实,尽管电影有诸多缺点,但是他的优点也尤其明显,他想传达的听从本心无问西东的价值观,尤其在当今社会值得弘扬,所以豆瓣评分由6.0直接飙升到了7.4分。(如果是我给出评分,影片本身总体结构和呈现手法我给5分(压根不及格);演员演技、电影背景故事、电影内涵我给8分)
先说说并不出彩的电影本身
影片由四个主线故事堆砌而来,先由现代人置身职场尔虞我诈而迷失本心的张果果(张震饰)开场,一开场就是医院及一段张总与四胞胎家属的尬聊,接着闪入击剑场,张果莫名接到个电话神色慌张回到公司开会提了个奶粉广告方案(一开始你以为是都市剧情片);突然画风一转出现了文革时期为爱懵懂的少年陈鹏(黄晓明穿着短裤的样子真是萌)到中医药房等王敏佳(章子怡)下班,那清澈流转的眼神都表明那个年代的少年是多么真实,接着二人带上外科医生李想一起去看望大学老师,三人趴墙上看了一场师母打老师鸡飞狗跳的场景,敏佳愤愤不平要为老师’报仇”(为此埋下了敏佳一辈子堕入深渊的悲惨结局)。
接着画面又突变出一条长长的土路上一辆大巴车坏在了路边,一个帅气的身影沈光耀(王力宏饰)出来修车,接着就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些艰苦读书片段以及为了国家投身战场的飞虎队感人事迹,然后画面又忽闪到了清华大学吴岭澜(陈楚生)在看考试成绩看板,国文成绩满分,物理却不及格,他迷茫于自己在学生时代只求学,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最后在泰戈尔访清华大学时一番话醒悟,后成了一名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沈光耀的老师)。
四个故事就这样杂乱无序的切来切去、来回跳跃,上一秒你还在莫名其妙张果果的都市迷茫下一秒就是敏佳被文革惨烈批斗的场景;上一秒你还在清华校园听泰戈尔演讲置身吴岭澜醒悟后坚定眼神,下一秒就是空军战争沈光耀只问盛放不问西东的场景,影院前后左右时不时冒出观众无奈感叹:“这到底是在拍什么?完全没看懂他的逻辑……”
强烈的感同深受,直到电影快结尾时导演才突然串起所有故事,我们才明白了他所有的伏笔(可抱歉,这真的不是悬疑片)。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80后》这部电影,估计看过《80后》电影的人再来看《无问西东》就能原谅《无问西东》整体结构剪辑的失衡,因为两部电影同样都是情节诡异、风格诡异,而刚好两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李芳芳,这个十六岁就出了一本散文集《十七岁不哭》的才女,她用感性视角散文风格,在《80后》这部电影里堆砌了众多“80后”符号,从种种“绝望”情节如明远丢枪段落的“悬疑风”,到陈家内部以沈星辰新舅妈为核心的“宅门风”,到万人舞曲的“青春风”,到情敌再聚首的“白领风”,再到茶座老板娘的”中年风”……也许导演想刮起一股龙卷风?而观众却真的不知道风要往哪个方向吹……
同样的,《无问西东》的情节繁杂堆砌,就拿片尾众多“清华大师”轮番炸裂,从清华时代到西南联大时代: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闻一多、华罗庚、孙立人、杨振宁、钱钟书、陈寅恪等等,除了王力宏沈光耀角色原型是湖北武昌人沈崇诲外,其余出现在片尾的大师仅仅是故事的背景而已,导演似乎没有意识到,以编年体撸一遍清华大学经历的大事记,其间杂乱穿插,并不风骨,也不史诗,甚至不“真实”。
究其原因是,从技巧上说犯的是贪心病,每样东西都想搭上点边,却无一处得要领,从内容上说,犯得是空洞病,清华校史“立德立言,不问西东”的“真实”精神,成了四个故事串联的噱头。
▲ 真是欲哭无泪再来说说电影内涵本身。
有人说影片虽然问题很多,但他拍出了那个年代的风骨,这碗鸡汤好喝……风骨确实存在,只不过是人家校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本身内涵,而非电影功劳。
“德立言”的巨大驱动力是受到好的德行与真知灼见的教化。
1931年,梅贻琦校长在清华的就职演说中提到:“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想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左为电影中的梅贻琦(祖峰饰演),右为梅贻琦先生为什么铁皮屋顶下走出众多“不问西东”的大师?
影片中有一幕最为打动我的是某个下雨天,西南联大的教室,铁皮做的屋顶。这种教室在下雨的时候,叮咚叮咚响得厉害。老师讲话抢不过雨声,无奈下老师静静的写下了四个大字“静听雨声”,随后从容的坐在讲台旁,大师睿智的气度,用言行告诉学生,学习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没法讲课的时候,不妨从容听雨……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出那么多人才,从铁皮屋顶下走出那么多大师,恐怕都与此有关。
今年7月,张曼菱“南渡自应思往事——西南联大精神遗产探索”讲座实录中说到,为了拍西南联大80周年纪录片,杨振宁也去了,他走进铁皮屋顶教室坐在那个座位上说:“就这样给我拍张照片吧”。他显然想到自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当年就坐在这样的铁皮教室里。1945年,杨振宁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的感觉,我比普林斯顿大学本身培养的学生没什么差别,他们读的书我都读过,他们知道的我也知道”。
▲杨振宁,物理学家,邓伟拍摄这就是我们西南联大铁皮屋顶教室的伟大之处,为什么伟大?
第一,功在梅贻琦校长,是他力争和保证了西南联大在战争期间和国际一流大学接轨。
西南联大的所有教科书,都是梅贻琦校长托人从欧美一流大学购买而来。就是盯着这些顶尖大学的教材,然后把这些书送到上海的商务印务馆,大批的印,印完以后从上海水路运到香港,再到越南海防,从那里上小火车,走米轨,通过蒙自一直运到昆明。
说到书,还要说到设施。极其简陋的空间,怎么展开世界一流的教学?我们国家工程院的院士比较多,工科的成果一直在世界都是比较醒目的,更早点追溯,也应该归功于梅贻琦校长。三校当中,清华大学是以工科为主,而工科最需要的就是设施,因为它是以操作为主,当时北平沦陷,学校南迁,根本不可能转移这些东西的。为什么要感谢梅校长呢?
▲ 西南联大化学系的学生在上课从“九一八”开始,国内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和日本一战不可避免,迟来早来在日本人,他什么时候想打你就要打你。当时教育部和政府都很糊涂,那时候蒋介石还指望国联调停,也没想着日本人一下打进关内来,他想着日本人已经拿着东北那么大一块地方,该满意了,也就忍气吞声,没怎么较劲。
但是梅校长就想到了。记得陈岱孙一篇回忆文写到,当时有一笔工程款,可以在清华盖一幢工程楼,梅校长当时就说,拿到长沙去盖。当时工学院的院长是施嘉炀,梅校长就告诉他,尽量多带设施走。就这一句话。本来去实习嘛,同学们那么累,带够可以用的就行,为什么要尽量多带呢?梅校长就是举重若轻,决不会说日本人要来了,我们赶紧逃吧……这样一来就搞恐怖了,而且教育部也不允许啊。所以他非常智慧,看着有机会,可以拿走的就拿走。
后来冯友兰先生就说,最佩服梅贻琦校长,假如政府有几个像梅校长这样的人,我们中国人在抗战中还会少受些罪,少很多损失。因为当时贪官污吏多啊,就会混日子,日本人什么时候打到头上也不知道。
▲冯友兰,哲学家,邓伟拍摄所以西南联大走出众多大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梅校长“不问西东”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各种保障和设施。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为学生“开窗户”启迪智慧。
当时的老师们,用的是一种“开窗户”的方式教学,根本不是现在灌输式教育,比如物理讲一个定理和理念,他同时告诉你,哪本书、某页怎么谈这个,另一本书,国外的大家写的,又从什么角度怎么谈,下课以后你自己找书对着看。一下课图书馆都排队……而且那会学生还得会评估,评估一个知识的平衡,也就是你能独立思考知道自己缺的是哪一块,去哪儿找,或者我的对手、我的同学比我多的是哪一块。
这种东西是大学真正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真正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启蒙。
▲ 《无问西东》剧照,邓稼先、陈寅恪、徐志摩、梁思成、华罗庚等大师,可惜都以路人群众的面目穿插在电影中可看,咱们现在的普通大学教育,离这很远,不要说学生,老师也差得很远,因为他们对待知识,是一种很低级的态度。这种教育是育人吗?学生是商品,还是产品?
想起当时抗战期间,为了躲警报,好多老师都住山上去了,有些住在滇池对面,有些住到庙里。可教室在城里,你必须到教室上课。老师有的是要乘船来,有的是骑马来,无论什么方式,他们一定都是准点到达。而且他们不可能说,我这好不容易来了,干脆三堂课一起讲了吧。但是现在却经常有老师动不动说自己要干嘛去,把一个礼拜的课一天、两天一起上完……。这是老师吗?还是知识贩子?
▲ 用直击心灵的眼,扣问现在的知识贩子!所以清华大学校训“立德立言,不问西东”,从当时那些大师、那些知识分子不必言传,只需身教的气节就可见一斑,他们用做到告诉我们这句校训背后并不是电影里简单诠释的鸡汤那样肤浅,那时的老师们不畏战争的残酷,记得学生的珍贵,爱己所爱,行己所行,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 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写到这,突然忆起我的恩师曾经对我说过:“你才20多岁,不要妥协,不要世故。不要相信真理……拒绝不求甚解。拒绝消极力量。坚持独立思考”。
是的,虽然我是从一所非常普通大学毕业出来的农村姑娘,但工作以后我也有幸被我的职场恩师启蒙过,所以对于“立德立言,不问西东”其真正内涵也就更加动容,我想如清华校训所说,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确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
而在自己这一路北漂成长过程中,面临过的纷繁选择,受到过的万事万物干扰和阻碍时……我都记得恩师说过,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透过对自己真诚,内心少了许多杂念和疑问,你才能更加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好了,我的故事写到这,突然想问你是否也曾有幸被人启蒙过?
欢迎分享你“只问初心、只问深情、只问勇敢、只问盛放、只问真实,无问西东”的成长故事。
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