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信赖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表达的观点有损于他的利益,我们就会更信赖他。
比如,一个烟草公司董事长的继承人说,他认为吸烟对健康非常不好。比如,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说,他认为房价高对中国经济不利。 比如,一个博士说,他认为高学历无助于工作表现。
一个餐厅侍者,在你点了一道菜后悄悄提醒你,这道菜今天的原料不是很新鲜,然后建议你换另外一道比较便宜的菜。通过这件事,他快速获得了你的信赖和好感。几分钟之后,他建议你点一款很贵“但非常值得”的红酒。
你拒绝的可能性不大吧?
——《拆出你的沟通力Ⅱ》
如果一个人为了维持公正、公义、公平,而不损失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更容易获得他人信赖。
像侍者这样的人,我也遇到过。
我一个朋友给我讲过她的一个故事。她是做保险的,称呼她为希,有一次她的一个顾客过来打算给他妈妈买保险。
虽然他妈妈的年龄在公司允许投保的范围内。
虽然她当时这个月的业绩还差一点就完成了,但希却建议那个顾客不要给她妈妈买这份保险,因为按照他妈妈的年龄,买了保险后,保额也不会太高,而且会理赔较麻烦。
最后顾客没有办理保险,希这个月业绩也没有完成,可她结交了这么个朋友,之后很多保单都是这个顾客给介绍的。
希的这一举动可以看成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理解为真心替顾客着想,她放弃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却收获到长期利益。
有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比较夸张,但实际上人本性是首先以自己利益为考虑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为了坚持公义和基本的道德标准而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可见这个人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对于他的信赖也就自不必说了。
这个用法我们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比如烟草行业的老板在电视上说吸烟有害健康。
比如房企老总强调房价过高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不利。
如果烟草行业老板仔细说出一根香烟里会有多少有害成分,一年有多少人死于抽烟引起的疾病。
你想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抽烟?
所以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有损自己的利益的话应该是宽泛的,无关紧要的问题。
不能让对方听完就不愿意买了。
那么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应该要本着替用户着想的心态,问自己这个产品对顾客会不会有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其次考虑这些影响会不会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意愿。最后对于这些影响,简略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