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指南》QAS读书笔记
Q1、解读《文学阅读指南》的主要内容。
A1、首先,你会知道作者如何精心设计作品的开头,我们应该如何解读作品开头包含的信息,为品读文学作品做准备;
A2、其次,你将看到作者是如何塑造笔下人物的,这些人物有哪些特点,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A3、最后,我们将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看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故事的?
Q2、好的文学作品是如何开头的,我们能从开头获取作品的哪些信息?
A1、作者伊格尔顿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的开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
想要赏析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提高对作品开头的赏析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仅需要关注作品“说什么”,还要关注它 “怎么开始说”。
A2、在众多的开头方式中,伊格尔顿认为两种方式值得一提:
1、一是反讽手法。
所谓反讽,指的是一句话的字面意思和它蕴含的真实含义正好相反,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写作技巧。
2、二是否定手法。
除了反讽式的开头,有的文学作品还会运用否定的方式开头,加强故事的冲击力。
A3、除了这两种开头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作品会在开头就埋下伏笔,为之后的写作打下铺垫。
A4、除了运用这些技巧,作者还会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甚至别具深意的标点符号来写好开头。
Q3、作者是如何塑造笔下的人物的,他们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人物形象?
A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深受时代背景和所在社会的影响,虽然他们会抗争,但很难完全摆脱时代带来的局限性。
A2、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除了不能和所处环境分离外,他还必须具备两种特质,也就是共性和个性。
能把这两点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作者,他笔下的人物才能显得饱满立体,也更像个真实的人。这样的人物才能立得住,也更容易打动我们。
人物的共性,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都拥有的一些特点。
所谓个性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A3、我们也要注意不要把人物当成真实存在的人。
作者告诉我们两个技巧,既要“同情”人物,又要避免对他们产生“共情”。
作为读者,我们需要这么做是因为如果不能想象和理解人物的感受,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他的行为,也无法理解作品想通过人物表达什么。
但如果我们对人物产生共情,就等于完全变成了某个人物,这会让我们失去客观评价这个人物的能力。
Q4、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讲好一个故事的。
A1、一般来说,小说常见的叙事者有两种:一种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另外一种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1、全知全能型的叙述者一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
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并不等于作者,叙述者的观点也不能代表作者真实的想法。叙述者表现出的态度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的态度,可能只是为了达到某种文学效果。
2、不可靠的叙述者。这类叙述者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从自己的立场为读者讲述故事。
A2、作者除了会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来达到某种特定的文学效果外,还会通过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展现并丰富小说的主题。
A3、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主人公会在当世时代做当世人可能做的事情,但是他们的遭遇也许并非是读者所期待的结局。
A4、好的文学作品更会让读者有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当我们能注意到作者是怎么运用这些叙事手法讲故事的,就说明我们和作者及作品的交流又更深了一层。
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到一般的读者看不到的东西,也能得到更多阅读的乐趣。
S、《文学阅读指南》,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非常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先后毕业于剑桥、牛津大学,并曾在两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