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剧看电影吧封面故事匠心独运

匠人世界明明就没那么多人生哲理

2016-04-18  本文已影响502人  电影天堂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勇于革新的善变者已经不再是时代的宠儿。

日复一日重复同一件事的人们反倒开始被渐渐称颂。

人们称之为,匠人。

比如记录全世界年纪最大的三星日本主厨,小野二郎的《寿司之神》。

比如哈斯朝鲁执导,北京老胡同里的《剃头匠》。

比如获得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贴近死亡的《入殓师》。

说起匠人精神,人们或多或少都喜欢扯情怀。

其实抛开情怀不说,把东西做好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

在日本,匠人具有很高的地位。

《深夜食堂》、《小森林》等电影将“以吃谋生”的手艺人们带到了人们眼前。

每一个不愿意对食物敷衍的人,都是生活的热爱者。

《澄沙之味》,一部可以对味蕾和心灵双重按摩的电影。

提名2015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

全片以一家铜锣烧店为舞台,讲述了曾身患麻风病的老人德江太太与周围人展开的温情交流物语。

做铜锣烧的男人、熬煮红豆的老太太,面临辍学的女中学生,人生的不同年龄段都会面临被生活困住的危机。

片子由日本具有典型美学风格的注明女导演河濑直美自编自导。

很多人说河濑直美的作品和是枝裕和风格类似。

但其实细观之后,虽然二者都有治愈,但其实内涵全然不同。

河濑直美虽然延续了日系风格的清新,

但始终有一种若有似无无奈的寻找贯穿其中。

比如《澄沙之味》中的德江奶奶是一名麻风病患者。

河濑直美毫不忌讳的表现了她的手指扭曲、皮肤斑驳。

传言麻风病人手和脚都会烂掉,鼻子和嘴巴也会脱落。

日常接触就会使麻风病传染,老百姓们对麻风病谈之色变

尽管德江太太心思细腻又浪漫,

熬了60年“能让人吃出幸福的红豆沙”,

会和红豆沙说“要加油啊”,

但是依旧会被社会嫌弃,流离失所,最终因肺炎病逝。

《澄沙之味》里面,德江太太和曾经入狱服刑的店长一起做红豆沙,看似一个关于食物的故事,又将社会的残酷,生命的坚毅描述的淋漓尽致。

河濑直美作为日系美学的代表导演,在唯美的生命追求里面也不忘表达难以幸免的苦难。

1997年28岁的她就凭借农场变化的《萌之朱雀》获得戛纳电影节新人奖。

关注痴呆病人的《原木之森》,曾获得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2011年的《朱花之月》聚焦了以等待为乐的奈良明日香村地区人民。

获得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但和是枝裕和同样,河濑直美又始终怀着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

比如德江太太看到煮好的红豆,会开心的说“灵魂的香气出来了!”

比如德江太太在熬制红豆馅儿的时候,她会细细的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簌簌的风声、滴答滴答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

这些声音让红豆拥有着饱满的生命。

所谓匠人精神,也就是对于所做事情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吧。

简单的熬制红豆沙,却也要经过反复的泡、蒸、筛、洗、熬、煮。

对于匠人来说,慢工出细活是他们对于人生的最好诠释。

河濑直美全片都做了画面褪色的处理,让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夹杂着怀旧和悲戚的气氛。

《澄沙之味》是日本两位老牌女星树木希林市原悦子的首都合作,让人惊喜。

饰演德江太太的树木希林由于癌细胞扩散全身,拍摄期间她一度因哮喘而中止拍摄。

她甚至将本片视为自己的遗作。

不过《澄沙之味》最终没有让她失望。

2016年,73岁高龄的她凭借《澄沙之味》获得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第9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另外,《澄沙之味》的拍摄场地“全生园”,是日本最大的麻风病疗养院。

这里隔离了很多被历史所遗忘的麻风病患者。

河濑直美讲述他们的故事,是不希望他们被封闭在历史中。

德江太太说:

我们的出生,是为了去亲眼见识这个世界,去倾听这个世界。

所以啊,就算没有成为什么,在我们身上,都有活下去的意义哟。

原来,不仅仅只有伟大的,才足以被叫做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