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风雨,归来仍是少年
“绣口一出就半个盛唐”,谈及李白,后人记住的是他的书生意气,洒脱风流,豪迈疏狂。当年年少,他带着盛唐的风光与扶摇直上的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走出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蜀地。当承载着诗人与梦想的那叶小舟慢慢把故乡抛于脑后,荆门一过,视野随之开阔,纵使对故乡还有万般不舍,也被轻轻放下了……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此,李白怀揣“鸿鹄之志”走上了投诗干谒之路,心中有山河,眼底有星辰,李白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找到肆意挥洒才华的舞台,寻一条道,实现自己海晏河清,济世安民的梦想。于是,轻携一壶酒,就着当空的白月光,李白把自己交付给了“远方”,义无返顾,风雨兼程,四处奔走寻觅……
上李邕
李白 〔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但他太天真,或许年少疏狂,或许生不逢时,干谒之路屡屡受阻,就是当时的文坛泰斗李邕也没能给他的理想之路点亮半点光亮。他投诗李邕,渴望得到重用,一展鲲鹏之志,遗憾的是李邕没有给他机会。于是,他愤慨提笔写下《上李邕》,直言自己壮志豪情,才华盖世,而李邕却看轻自己,与庸俗的世人无二。傲岸狂妄之态跃于纸上。
只是,亦因此,他才华横溢的诗情引起世人称道,谪仙人的称号更是赢得了当朝皇帝的青睐,李白就这样带着豪情与诗情步入了朝堂。本以为从此便可实现自己“当宰相”“做帝师”,一展襟怀的理想。可现实却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皇帝召他入京,并非要用他的济世之才,只不过想让他做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高居庙堂之上,自是有它的无奈,于是,李白留下了盛赞皇帝宠妃的诗句: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白无奈,也很痛苦,如果换作普通人,或许一生常伴君王,委曲求全,虽少了志气,但荣华缠身,富贵终老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可李白就是李白,他是傲岸清高的,狂傲如他,留下了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传奇给后人去评说。终于,朝堂是待不下去了,皇帝赐金放还,从此,李白带着他的酒,徘徊于花间月下,与花为友,与酒为侣,与月为伴!浪迹江湖……
不过,虽说浪迹,梦想却始终未曾丢弃。感慨之余,写下了《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仕途艰难,诗人历经风雨艰辛,虽已明白世事荒凉,可梦想不丢,信念仍在,理想之灯不灭,他,仍是初出巴蜀心怀壮志,意气风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