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评课稿

2024-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天边的星

在微信读书中看到一本书,正好讲到评课,于是摘录一篇,借鉴写法。

汪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在汪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和学生一起重温了诸葛亮的拳拳父子情。下面我们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回顾。

这节课汪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出色:

(1)教师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开头,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以“诫”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出示诸葛亮写作本文前后的几则小故事,帮助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唤醒学生为人子女的真实体验。结课时,教师用学生写的《诫己书》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文本所得化作自己的体会。课堂中多重对话间情感的流动令人感动。

(2)教师采取言文相融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科学有效。教师没有采取常用的先解决文言字词,再分析文本的方式,而是巧妙地设计了学生与作者对话的环节,引导学生逐句品读。在此过程中,对文中疑难字词进行解析,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把握都得到了落实。

(3)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充满智慧。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始终亲和有加,对于学生发言的亮点及时鼓励,面对学生的疑难,非常智慧地为学生指明思考的路径。尤其是在学生表达有不足时,教师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既肯定了学生发言的热情,也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不过,就这堂课也有两点建议与同仁商榷:

(1)课堂诵读稍显不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七年级的学生,文言文学习刚起步,要在反复诵读中去熟悉、理解。本堂课,汪老师注重了对文本的理解,但对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入境、体验做得不够,因此课堂仍然感觉学生有被老师“牵着走”的嫌疑。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生靠听讲能获取的有效信息仅5%。本堂课因为没有预习,学生对文本比较陌生,造成课堂节奏有点推不动,汪老师选择了以教师引导串讲的方式,用心良苦。但从课堂效果来看,由于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表达的时间,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无论何时,我们不能忘了这一初心。

这里提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妨把教学中三次古今对话的环节处理为:第一次对话,老师引着学;第二次对话,同座间共学;第三次对话,小组合作交流。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思考,也能体现出学生用老师所教之法学习的过程,让师生共有的课堂更生态、更活跃。

“优点—不足—建议”,一分为三写作法是教研活动中比较常用的评课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