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悦沁心美文共赏每天写1000字

访张爱玲故居

2021-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笔趣横生

一个阳光微熏的午后,我从上海静安寺地铁站步行至常德路口,拜谒张爱玲故居。

我于楼前伫足,古老的雕刻、暗暗的色调,仿佛沾染了民国的灰尘,鼻子触到一股老房子特有的霉味儿。混沌不清的气息,加上楼内居民的低语声,萝卜干炒豆米的香味,心头不由回荡起《倾城之恋》这首歌:“……红胭脂映着白月牙/岁月起风沙/油纸伞外雨还在下……”

这里张爱玲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这里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期,也许正如她所说:“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眼下,常德公寓一楼沿街的街面上,开了一家“张爱玲主题特色书吧”,里面有售张爱玲生前喜欢的红丝绒咖啡和芝士蛋糕。果盘和杯具都是旧时的设计。店铺的四面墙上,镶嵌着书橱和沿墙边摆放的陈列柜,大多陈列着张的作品和旧时的用具。那些张爱玲曾经在这里写的书今天就静静的躺在那里,不由的有着一种时光错乱的恍惚之感。与张爱玲故居很搭。只见一群爱读书的青年男女,在隔开的小房间里,高声地谈论着读书会的目标和课题。

外间,零星坐着的读者,或手持咖啡翻读书本,或打开电脑任才思泉涌,一片静谧而难得的好时光。

庭院里,则是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年过半百的男女或是满头白发的老年人,人手一杯饮料,畅谈民国时期的旧上海风情,和张的身世,处境......。

我坐下来,聆听他们的回忆。老人谈起传说中的张爱玲,说她非常低调,静静地来去,是一位很内敛的女子。张爱玲骨子里苍凉,只能用文字的温暖来拯救自己,连她写上海人的弱点,也玲珑剔透,好像雨夜点燃一盏琉璃灯似的。

我觉得静坐木质小圆桌后放飞思绪体味那个时代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缓步踏上陈旧的楼梯,一股清冷的凉气袭来。常德公寓旧时称爱丁顿公寓,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公寓,搬出去,又搬回来,可见她对此公寓的钟爱程度。北墙上还留有昔日考究的木质旧信箱,51号,张爱玲的信箱,还放着一份晚报,俨然一派主人犹在的姿态。胡兰成曾描写张爱玲生活的空间:“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断乎是带刺激性。阳台外是全上海,底下电车当当地来去。”

张不善交际,每有需要透口气,舒缓一下身心的时候,她就会走到阳台,在天际云影日色里,眼观上海的风云,耳听数里之外百乐门的歌舞升平。

天渐沉暮,梧桐树叶簌簌摇曳。大凡知道张爱玲的,向公寓投过来的眼神就有点幽幽的味道。再平淡的房子,只要是与那时连接的,都富有一种气场。

张爱玲的写作特点是刻划深刻,张爱玲有着深厚的家事,良好底蕴修养,加上自身的绝顶聪慧,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能够入木三分,抓住最本质深入的点,触动人最心底的那根弦。

张爱玲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文字风格,“沉淀香”、“茉莉香片”等等,从文字上就余韵无穷,凝练、多比兴、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张的作品语言富有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红楼梦》这样作品的艺术特征。

张爱玲是一个不需要强调“女作家”这个名号的人。一生著作丰富,天才而勤奋,那些当时以为可以和她平起平坐的民国才女,过个一百年,就知道自己是不可以的了。她有真正的天才,这天才成就了她,也在很多时候蒙蔽限制了她。她不完美,排座次论大作家轮不上她,但有些大作家,可以取而代之,而张是有其独特性的,不可取而代之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