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0065.稀缺心态下的正负循环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小杰007

最近状态不是特别好,这让我想起了稀缺心态。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做出取舍。比如我们很缺钱,那可能就会选择省钱,直到我们觉得不那么缺钱了,如果我们还在生存线,那么我们可能更关注粮食如何积攒。这种取舍意味着我们舍去一些本来充足的资源,以获取自己短缺的资源。稀缺心态下的取舍,就会让我们过分关注某一类资源,别的资源自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比如我们为了获取外快,出去跑滴滴,这就是舍去时间资源,获取金钱的方式。但是这些时间如果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提升带来的收入将是跑滴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这种用时间来换取能力的方式呢?我觉得是因为稀缺导致我们短视。这种短视行为,会导致我们因此进入负循环,失去更多重要的东西,导致越来越差。

我把这种稀缺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资源,比如金钱、时间、食物;另一类是认知资源,比如技能、思维、知识等。如果我们关注物质资源是否丰富,那么我们就会忽略认知资源的获取,这将导致我们进入负循环,如果我们能够强制自己权衡物质资源和认知资源的重要性,关注认知资源的获取,那么我们将进入正循环,越来越好。也就是,能力提升带来的收入,会大幅超过单纯靠时间换来的收入。

比如我们刚刚参加工作,开始的薪资和物质资源都是匮乏的,有时候租房子都会成为我们需要反复权衡的事,如果一开始工资很低,我们可能会租远一点位置但是租金更便宜的房子,省下了钱但是代价却是增加了通勤时间。每天做2小时的车上班,意味着需要六点钟准时起床,到了单位已经精疲力尽,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下了班回到家基本已经八点钟,吃完饭感觉很累,结果就睡觉了,根本没有下班继续学习提升的力气。结果就会进入负循环,工作提升缓慢,自我没有成长,自然被别人甩在后面。

另外,在工作之初,如果太在意薪资的多寡,容易让我们内心厌恶工作,认为公司亏待了你。这样的心态自然看不到工作中能够给自己带来成长的方面,无法在工作中习得技能。而这些技能恰恰是将来让自己走向正循环的必备条件,结果因为这种稀缺心态错失良机。

稀缺心态之下,很容易造成懒惰思维,导致注意力偏移,放到错误的位置。比如很多人认为工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是因为他的工作时长比自己长,比如早两年进入公司。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只要在这个岗位上熬两年,也能达到别人的水平。这明显是一种懒惰思维,是静态分析问题的典型。我们应该想到,在我们熬时间的时候,别人也在提升,导致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别人的水平,永远被甩在身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挤出更多的时间,每天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精进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追上别人。

如何跳出这种负循环,进入正循环呢?我觉得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减少对物质资源的过分追求,一切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一个是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关注对认知资源的获取。比如拿钱换时间,付出多一些租金,节省4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用来学习提升。

但是在跳出负循环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总是处在临界点。也就是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处在放弃的临界点位置。比如为了自己的学习成长,每天九点下班回到家奋战到凌晨,然后第二天六点起床去上班。我们可以住得离公司近一些的地方,这样每天的通勤时间就能省出来用于学习提升。也可以每天早点睡觉,早上早起完成制定的额外学习任务,全身心投入一天的工作中。努力不仅仅是时间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效率会更好,让自己能够更容易长期持续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