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古代文化

《建军大业》: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2017-07-31  本文已影响254人  刘媛媛Ivy
建军大业

一九二七年的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同年的八月一日,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为首组织的起义军,向南昌革命党发动进攻,史称“南昌起义”。明天就是二零一七年的八月一日,距今正好整整十年。

这部影片的背景,正是发生在革命之初,青年热血最为沸腾时。

影片开场,就赤裸裸的呈现了“四一二”屠杀现场。

青年学生游行示威,口号整齐划一坚定有力,却抵不过一通乱扫的枪声,尸横遍野。

镜头一转,一边是共产党员汪寿华与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貌合神离的谈判,汪寿华被杀。

作为非专业观影人员,这部分拍摄观感体验特别强烈。航拍时你可以目睹成片的爆炸与硝烟,特写时你又能细看到商务印书馆里面,喊着“你个小赤佬,让你写”的人一遍又一遍砸着一双血淋淋的手。

另一边是周恩来与黄埔军校同僚的对峙,全程平静却毫不祥和,就像风暴之前的平静一般。

打倒列强,统一全国,再造共和。这是孙先生的终生理想,北伐还未完成,你却对自己的兄弟举起了枪”

等到周恩来再出那道门时,外面的雨水变成了血水。

为此他革命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在成片的尸体面前,两个士兵抽着烟聊着天,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音乐声一响,大雨瓢泼的下,黑帮人员慢镜头砍着人,一口气还没下去死不了的人躺在雨地里颤抖着身体。

李大钊被杀害时,蒋介石的官邸里传来了愉悦的音乐声。

消息传来,共产党人的怨愤到达高潮,也成为革命爆发的契机。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谈话,以壮阔的山河为背景。

“我去说服军队!”

“我去动员农民!”

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战争起。

而后,传来音乐声,枪声,和胜利的欢呼声。

不得不说这里面叶挺的饰演者欧豪,把一腔为国的赤子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指挥攻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时,他声音沙哑步履匆匆来回踱步,焦急的同时也满含必胜的信念。

战争胜利。

“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镜头推特写,你可以看到周恩来的眼睛里禽着泪水,隐忍又坚定。

这时候我脑海中浮现了两句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南昌起义爆发,革命没有回头路可走,南昌只是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

于是可以看到朱德率三千战士浴血抵抗国民党钱大钧部队三万战士三天三夜,最后留下几百人掩护剩余部队离开。

留下的都是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但依然有人抢着留下。

“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活着回来”,这句话作为朱德离开前对他们说的最后一句话,被吹散在空中。他们的灵与魂,都与祖国的土地融为了一体。

毫无疑问,《建军大业》是部恢弘大气的电影。尽管如此,也充满了无限温情的一幕幕,只是这在战争年代,些许的温情里也充斥着铁骨铮铮。

毛泽东离开妻儿时,两个几岁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喊着“爸爸~爸爸~”

她的妻子双眼通红,对他喊“不要回头,走!”

整部电影看下来,你会发现,很多地方与从小我们接受的有关于历史战争电影电视剧都有些差别,有些甚至打破了刻板印象。

电影里没有刻意美化共产党。毛泽东也被当时的党内人士挤兑,有志不得力。乱世里涌现的一大批英雄,却又亲眼看到他们被轻易杀害。

同样,电影也没有刻意弱化国民党。即使他们勾结黑帮、腐败至极,放弃同胞美其名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但同时,他们也抱有坚定的信仰,他们也是军人。

“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忠实守军陈峰战死在最后一刻,贺龙面对尸体时,向其敬礼。

朱德的掩护部队被击溃时,钱大钧面对尸体,也下令厚葬黄埔军校的他曾经的同僚。

即使是杜月笙在杀害汪寿华之前,也说:“第一,我敬你这个人

第二,我敬你的信仰

第三,我敬你的坚持。”

反观历史,其实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两大党派必然产生分歧。

而这部电影最真实的地方在于,它既承认了革命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也承认了革命是残酷的悲天恸哭的。

“和平”来之不易。小时候对着国旗宣誓成为少先队员,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所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歌响起,少先队员行队礼,都把手举得高高仰望着国旗。那时候心里空空,唯有敬仰。

看这部电影时,很多次我都想起了那个唱着国歌、行着少先队礼的自己。继而有一种很特别很特别的感动。

生于斯长于斯,理应荣于斯。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