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假修真 — 不是帆动,是心动
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入世。
人一般在睡觉休息之后,哪怕只是小憩一会儿,身心的状态都可能会有些变化。
休息之后睁开眼睛,身体还保持着放松的状态,经历了相对静止的睡眠后,头脑变得清醒一些,也许还会沉思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
生活似乎每天都重复着相似的节奏,有干不完的家务活,与灰尘打不完的交道,要面临时而发生的亲子问题,要应对生活中各种发生的事情,要尽力维护家庭的秩序与整洁,要为一些事情做未雨绸缪的打算,要克服自己的很多习性……
有时候可能会停下来想,做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打扫干净的房间依然会落上灰;做完一日三餐还有下一个一日三餐;孩子终究不是为父母所拥有;身体会逐渐会走向衰老;家族有兴旺就有可能会没落,就如花开花谢一样;甚至人的生命都是如此,不管怎么活,仰望星空的时候,会观想到一个人在宇宙的银河中,就如一粒不起眼的尘埃,不知从何来,去何处。
如果在心境上有些改变的话,就会用不同的心态看待生活。
这些肉眼可见的,每天要做的时时在变化又留不住的东西就像人在借用修行的对象或道场。它们看似存在过,却又像梦一般幻灭了。因为不能真正留住,所以相对真来说,它们是假。
但是并不是说因为是假的,好像怎么过都是一生,就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自称佛系了,而是要借假修真。
从而感悟:如果能真正体会到借假修真这四个字,就会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入世。
在洒扫的时候,专注在那这个当下,知道洒扫完还会弄脏,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洒扫中,人能修炼内心的专注,恭敬,清净,思想会变得积极向上,会生善心。(参考往期文章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在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候,虽然知道无论再如何亲密,我们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因果,但是在陪伴的当下里,也会看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然会一起守护着家,为家献出自己的爱。
就如南怀瑾老先生在《孟子旁通》里说道:家庭子弟间讲恩义,不讲是非。家庭父子夫妻间只讲感情。
在亲密关系中,在各种相处的情境中,不断照见自己的模样,提升自己,过则勿惮改。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能看到众生即是我,众生中有自己的影子,就会体谅而不会太苛责他人。
因为有时一件事情如果换成自己站在那个立场,也未必有他人做得好。对于不是完全了解的事情,不妄下论断或评论。这也是修宽厚的德行。
在借假的时候,由于内心知道它是假的,便不会太执着地紧抓不放,而是会更留意这个背后主要的考验和带来的内在变化。
比如洗碗烦躁了,知道不是碗的问题;与他人相处起情绪了,知道根源不是相处这件事情本身的问题;生活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了,知道不是生活的错。
如此,一切都在内求中,就如有句话说的:“不是帆动,是心动。”
为了修得真,便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积极从容地接应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