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人的故事
从小到大,我们听了不少故事,也为孩子们讲了好多故事。可是有些故事,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们的脑海里。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腊八节,也是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在三亚颁奖的日子。今年颁奖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选了101名教师.
当我看到杨昌富和罗荷珍夫妇的学校,家以及听到他们的故事时,我已经感动的泣不成声了。
他们俩是山里的代课夫妻。结婚22年来,遇到过好多坎坷挫折,但最终,他俩都挺过去了。
据他们的材料报道:那是2014年正月初八。是他们最“窝囊”的一天,代课老师杨昌强一直记得,妻子罗荷珍本来要回娘家探亲,家里却找不出一点钱了。米缸已经空了两个月。前一年村里发洪水,冲毁了一亩口粮田,他们一年颗粒无收。临近春节,小儿子突发扁桃体病变要手术,上高中的大儿子要缴补课费,四处都借不到钱。日头快落尽时,门响了。七十岁的岳父母冒着低温,走了三十多里山路,给他们送来5000元救命的钱。这钱从哪来的?岳父母支支吾吾。杨昌强反应过来——二老是卖了寿器换了钱。储备棺木是土家村寨顶大的事。前一年春节,罗荷珍聚齐了几个弟妹,一道上山,帮他们砍回五十根上好的杉木料。杨昌强接过钱,仰头大嚎了一声,把头埋进手心,一米七五的大块头缩成一团,似乎要把半辈子压抑的不甘和委屈都哭出来。
罗荷珍跑进厨房,用头撞击木梁,也呜呜哭。嫁给杨昌强后,父母说了她无数次,“嫁对了人,入错了行”。
还有她们学校的铃声,这个废铁块是杨昌强在山路边捡的,读的这儿,我好心酸。曾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学的学校,虽然破旧,但是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铜色铃铛,每次打课了,趁老师不在办公室还偷敲几下,但就是打不出老师那种好听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它是有技巧的。
我佩服杨昌强夫妻俩,他们都是湖南湘西泸溪县合水镇呈田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里极为偏僻,像一座孤岛深嵌武陵山谷腹地,无论从哪个方向去最近的乡镇,都在20公里以上。山头一道连一道,黄泥路上还伏着草蛇。
现在夫妻俩每年拿九个月的1500元工资,除了照顾肚皮,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在中国,这样的代课教师还有40万,在师资最紧缺的上世纪末,无数中国乡村,依靠代课教师才延续了读书声。2006年,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出台,他们中极少数人转了公职,有人拿了微薄的清退费,更多的,像杨昌强夫妇一样,仍守着深山、僻林和海岛,以“临时工”身份维系着贫瘠的乡村教育。夫妻俩每天往返六公里路,护送孩子上下学。
杨昌强拉着老婆一块代课,苦熬半辈子,连房子也盖不起。杨昌强代了28年课,妻子22年。村里也有过公办老师,但都待不住。最近十年,村小只剩下他们俩了。当着外人,村民们都树起大拇指夸夫妻俩是好人。但背地里,也有不怀好意的嘲笑——夫妻俩全村“最委屈”“最傻”,是一双“苦命鸳鸯”。山路难行时,夫妻俩会牵起双手一起走。
村民也说他们是“不要钱的保姆”。呈田村3个村民组近200户人家,散居在海拔600米的山崖、溪边和山坳里。一千人的村子空荡荡的,打工的、进城的、考大学的都走了,只剩了三百来个空巢老人。十五个留守的小娃娃,都由杨昌强夫妇管教。
22年,漫长日夜,杨昌强夫妻带着学生翻山路、趟溪水,来回6公里上下学,穿坏了几十双解放鞋。他们教过全村两代人上千个学生,其中出了11个大学生、6个研究生和1位留学博士。
杨昌强这样向她解释人生的选择:1990年,他本已在县里的打砂场干活了,老校长找到他,说村里已经开学七天了,还有两个年级没老师教。“你也是本村的,来接我的班吧。”老校长求他。
1996年他们结了婚,村里师资又告急,老校长求她罗荷珍去代课。她和丈夫一样拒绝不了。
村里山路叠水路,漫山长着荆棘和芦苇。罗荷珍咬着牙,挥刀在前开路。杨昌强在后跟着。一路有五处临崖峭壁、三处水中跳岩,还有两处要蹚水过河时,他上前,一手扛起一个小娃娃。水中藏着滑礁。二年级时有一次,杨昌强抱着一个小娃娃过跳岩,滑了脚,下巴磕中石尖,染红一片溪水。娃娃们吓得大哭。杨昌强大声喝住,爬起来大步走了。年龄小的娃娃不会吃饭,罗荷珍要在午休时一个个喂。
不想辛苦,就要好好读书,去看外面的世界。夫妻俩每年都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为了帮留守儿童培养行为习惯,杨昌强一贯装得威严,偶尔他也会做做鬼脸,和孩子们开玩笑。
后生徐朝和到过的世界最远。他现在是重庆大学的教授,到过新加坡留学。从大山走上大学讲台,徐朝和一路都在和孤村的伙伴告别。先是班里的女同学。升入四年级,村小没老师教,所有学生都转去镇上寄宿,有家长嫌女孩上学费钱,让她们早早去打工。随后是他的家人,家里穷,为了供他继续上学,姐姐和弟弟初中就主动弃了学。
徐朝和憋着一口气上初高中,每天夜里打手电筒在被窝看书,考上了天津大学,又读研读博,成了村里学历最高的后生。
“考学才是农家子弟唯一的出路。”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这条路的起点,就是杨昌强夫妇。村子没通公路前,学生的课本、取暖的煤球和远程教育设备,都是两个老师一步步背进山的。徐朝和记得,学校太穷,没有教具,他们用石子和芦苇杆教算数,拿橘子斜插一根筷子作地球仪,带学生想象世界。
冬日中午,杨昌强帮学生加热携带的饭菜,罗荷珍生好一盆炉火,给学生温烤双手。“没文化的都比你们活的好”
刚代课时,夫妻俩还能头顶知识的光环。两人一个月领上百块工资,比不上公办教师,但比起庄稼人,日子还有奔头。
没过几年,外出打工的村人骑着摩托车呼啸而归,“体面”被撞开了第一道缝。归来的人都说,外面挣一年钱能顶村里七八年。
徐兴文回村,招呼杨昌强一起下山。他会金属抛光,一个月挣上千元,杨昌强当时的工资只有90元。代课夫妻和学生课间嬉戏。杨昌强拒绝了,他心里还没服气,想等待机会考上大学,出人头地。1994年,杨昌强第四次高考,终于达到一个专科班录取线,但拿不出四千元农转非预录费,从此断了大学梦。随后他结婚,两个儿子接连出生,工资越发捉襟见肘。下了课,夫妻俩打短工,当稻客,下河摸虾米、割菖蒲贴点家用。村里的土家木楼一栋接一栋倒下,松木、枞树墙板被劈了条当柴烧了。“你们教书,把别人教发财了,你们还亏我们钱。”借他们钱的亲戚在骂他们。罗荷珍的奶奶帮他们带孩子,气不顺时,也说他们,“没文化的人都比你们活的好。”
杨昌强视力不好,让罗荷珍出门打工吧,老校长不肯。隔壁溪头村小学,唯一的代课教师去了杭州,再没老师愿意来了。学校关了几年,孩子们只能绕远路上学。呈田村小学的年级一个接一个撤,只剩了两个低年级,老人们都心疼娃娃小小年纪就要寄宿。“你们不能当村里的罪人。”老校长吼他们。人走了,学校就散了。
2018年,杨昌强入围的“马云乡村教师奖”,也许他做梦都想不到,当主持人问杨昌强妻子陪你这么多年来,此刻,你想说什么,杨昌强说:“自从结婚以来,我没有给她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然后在这个大舞台,给了妻子一个深深的吻”。此次,他们俩来到了一座更远的城市——三亚,那里有湛蓝的大海,银色的沙滩,都是他未曾见过的山外世界。也许以前她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们会来到这个梦幻般的地方。
像如杨昌强夫妇这样的老师还有好多,我不在一一列举,但是在这四年来,马云乡村教师公益计划,帮助了好多乡村教师,让他们下的去,留的住,让许许多多的乡村孩子受益。这一切,得益于马云先生对教育的大爱和情怀。这么有爱心的企业家,用心做教育,让中国乡村教育在一步步向前进,您就是乡村教育的“追梦人,筑梦人”,中国乡村教育因您而强,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会因您而精彩,感恩有您——马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