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俩姐姐
刘老师是我家的邻居,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初中英语老师,也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喜欢来我家聊天。
今天下午又找我来聊天。因为看到我朋友圈里写的童年故事,唤起了她的童年记忆,她给我讲了自己由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女娃怎样走出乡村,成为一个市级重点中学老师的故事。
“我和共和国同岁,虽然长在新社会,但当时家里还非常穷,又是个女娃,被家人送给别人养,后来上了两年学,养父母嫌我上学花钱,就不让我上,逼我去割草、拾柴火。
“暑假的一天,烈日炎炎似火烧,我在地里割了满满一篮子草,背着回家,又热又累,气喘吁吁,走到乡镇集上供销社门口,走进去歇歇脚。正赶上午饭后,供销社门市里没有顾客,只有两个营业员在吊扇下打着瞌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电扇,也是第一次扇电扇,好舒服呀!两个营业员姐姐脸白净净的,可好看了。我在羡慕的同时,就暗暗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吃上公家的饭粮,不再受这风吹日晒的苦。
“后来回家,我向养父母表示:我要上学!每天上学前割一篮子草,放学后再割一篮子草。得到了他们的勉强同意。从此以后我更加努力学习,12岁考入县城重点中学,我是当年我们乡唯一一个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
“因为到县城上学不能干活,还得从家里拿口粮,养父母就不要我了,又把我送回亲父母家。三年初中我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该上高中了,一个当教师的远房亲戚给我说,你家那么穷,哪有能力供你上高中,考个师范吧,早毕业早挣钱,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于是我就考上了汝南师范,成了吃公粮的人。
“三年后,我回家乡成了乡集上一小学教师,挣了一份工资,虽然有时也回家帮家里干活,但毕竟少了好多风吹日晒。后来乡里有一个去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进修的名额,其他老师拖家带口的不愿意去,我自告奋勇要求去上学,回来就安排进了县城中学,成为我县唯一一名本科学历的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后,好多学校都缺英语老师,因为我上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所以驻马店地区二中招老师时,我理所当然地成为市级重点中学的一名教师。然后我在市里找了婆家,生了孩子,成了城市里的人。因为在市里上班,有了更广的人脉关系,经常帮老家人买化肥农药等农用紧俏物资,我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倍受大队和生产队里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就这样慢慢好起来了。”
说到这里,刘老师自豪地笑了。
我接过刘老师的话:“你把女儿养这么优秀,大学毕业在郑州找份好工作,又嫁个好婆家,你退休后跟着女儿定居在郑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城市人喽。”
刘老师幸福地笑着。
少年刘老师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加上本人的努力,所以改变了命运。我为刘老师点赞!
这让我想到了和刘老师同龄的二姐。去年和二姐聊天,我问二姐:“我们姐妹都上学,你咋没上学?”二姐想都没想说:“为了挖野菜呀!”她继续说:“娘非常看重学习,再穷也要我们上学,可我更重视我们家的饭食。娘逼着我上了两年多学,当时正是五九年困难时期,爸又被打成右派,自顾不暇,我咋能上学不干活?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学小英一起去找野菜挖,我们在河边人很少去的地方,发现了一大片野菜,足够我们两家吃半月呢。于是我俩就商量着一块不上学了,开始挖野菜、拾柴火,还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这比上学有意思多了。从此我们全家没挨过饿。”看着二姐骄傲的样子,我笑了。
是的,二姐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我们家的脊梁,是我们父母的骄傲。娘说她干活一个顶俩,不,农忙时节一个顶仨。她白天给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半夜去拾柴火,去收割过的田地里再遛一遍,拾荒得到的粮食比我们家分的粮食还多。别人家的粮食不够吃,我们家的粮食吃不完,所以我奶奶才整年吃白馍,我们其他姐妹才有机会去上学。
二姐的梦想是不让家人挨饿,所以她助娘撑起了我们的家。
难怪书上说,理想是前进的动力。
难怪广告语上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难怪习主席说,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两个同龄人,虽然人生轨迹不同,但都用努力架起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我为刘老师和二姐点赞:了不起的共和国同龄人,你们正是乘风破浪的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