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的“无用之用”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量派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老罗”得罪了谁,朋友圈里转载的很多文章对他进行口诛笔伐,相当多的原因是源于一部分网友在过去两年的“知识付费”的热潮里折腾了两年,学了很多新颖的概念,自认为可以从此认知升级,自我迭代到智商超过200。然并卵,蓦然回首,突然发觉自己依然原地踏步,故而开始怀疑人生。作为一个被贴上“最牛逼的知识服务商”标签的老罗,自然首当其冲,被这些网友拿来“祭旗”,喷个痛快。

人性的焦虑在此事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人一方面内心的焦灼不安,一方面又对现状心有不甘。生活中,很多人都寄希望于如何用“短期的方法,达成长期的目标”,比如学什么专业可以挣大钱,或者快速获得成功。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给出太好的答案,因为但凡能够比较长期稳定挣钱的行业,开始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并不存在一种不需要投入就能获得很高回报的行业。否则,这个行业一定太挤,以至于一段时间后行业的回报会急剧下降。

“短期”、“速效”这两个词不禁让我联想起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和秦国变法。

“循礼者亡,变法者强”,想当年,商鞅、芈月、李斯、韩非等政治家在诸国纷乱时期,采取法家的“横向霸道,两面三刀”确实有其不得已之处,也确实帮助秦国在短期内强大并且一统天下。但也因为用力过猛,致使秦国后来的消亡。说一个关于商鞅的故事。

商鞅游说秦孝公一共进行了三次。商鞅入秦,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

第一次商鞅讲尧舜禹汤的帝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睡着了。会面结束之后,孝公向景监埋汰,说你推荐的是什么自大的人啊,让景监请商鞅离开。商鞅听到景监的反馈后,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于是景监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见面。

第二次商鞅讲文王、武王的王道,秦孝公听得有点兴趣了,说这个人可以在一起聊聊天,但是依然没有打算启用商鞅。景监把孝公的意思回复给商鞅后,商鞅说,我已经知道该怎么游说他了,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孝公,和孝公聊了五霸之事,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身子不断向前移,差点跌倒。这之后,孝公又一连几天请教商鞅,并最终决定用商鞅来变法。

景监知道后,就问商鞅,既然你知道大王的心思是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什么前两次还要和他谈帝道王道的事情呢?商鞅说,我是怕如果他真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我一开始就说那些低层面的事情,把他看低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商鞅为秦国制定了功利性很强的法律,这些法律作为政治和军事的工具,在短期内功效明显。但是商鞅清楚它的负面后果,商鞅说“这样一来(急功近利),国运终究不可能超过商朝和周朝”。最后的结果也不出商鞅的预料,暴秦在统一中国后不到二十年就灭亡了。

可以讲,秦孝公和后来的君主们从一开始在立意上就有问题,商鞅三次分别用了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说他。显然,秦孝公对它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最后采用了一种速效却危险的策略,但最终让秦国走到向灭亡。今天,秦孝公虽然死了,但是具有他这样想法的人依然在社会上占大多数——追求速效的霸道,而不是长远的王道和帝道。

过去大家谈论商鞅,都是把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而近年来大家再说起他来,似乎都在对他那种急功近利的改革进行反思。不过,急功近利并非商鞅的本意,而是秦孝公的选择。

秦孝公想用短期的方法,达到长期的目标,这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一工作收入就比较高的是那些工科学院的毕业生,而像哈佛或者普林斯顿这样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在一开始的时候,收入相比之下要少很多。

因为他们所接受的那些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所教的不是直接的工作技能。但是,如果再看一下10年后大家的收入,就会发现那些有着良好的人文教育背景的人,后来居上了,而且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快,也就是说他们更容易突破天花板,这些人在大学里其实追求的是类似于帝道和王道的大道。

那些学习了一个好专业的人,不过是掌握了一些霸道而已。这些人在行动上他们拒绝关注自己领域之外的知识,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时间一长格局就太小了。如果不能广泛学习知识,只盯着自己那一点点专业,即便做到了10000小时的精进,能完成两次提升就很不错了。

多年前外贸行业很吃香,于是很多高中毕业生涌入这个专业,等到他们毕业时,这个行业的好位置已经被人占满了。类似的,这两年金融数学行业很热门,因此一些人认为只要花上两年学习这个专业,就能进入大投行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大量的毕业生涌入这个行业后,在投行里找份差事都难,更不用说赚大钱了。

中国过去发展较快,晋升的机会较多,但是随着中国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后,每个行业中好的位置基本上被人占满,升迁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退休,基本上平均只能获得两次升迁的机会。处于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帮助自己自我迭代,不停地升级?有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自我的通识教育。

有后劲的人有着更广的视野,而这种视野常常来自良好的通识教育。

人必须掌握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人的眼界才可以开阔起来,才能更好地和别人合作,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毕竟今天早已不是一个人可以关起门来搞定所有事情的时代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