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五项修炼》--啤酒游戏启示

2021-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梁银苑

在啤酒游戏中,不同的人也会做出同样性质的表现。当问题出现,或绩效不如人意时,我们喜欢找出某人或某事来加以责怪。但是,系统的危机往往是由其自身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外力或者某些个人的错误。这种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这就是结构影响行为。

一、改写啤酒游戏

那如何改写啤酒游戏的结果呢?参与者可以抓住2个关键性的规则提示:

1.延迟等待一一“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的规则

你要记得,你发出的啤酒订单是因为延迟才没有到货。称之为“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的规则。如果你头痛并且需要吃阿司匹林的话,你不会每过五分钟就吃一次,直至头不痛为止。你需要耐心等待药物起作用,因为你知道,阿司匹林起作用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延迟的。而许多游戏参与者却每周都在下订单,知道他们的订单积压消失为止。

2.不要恐慌

当供应商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送来你需要的啤酒时,你再去发出更多的订单就是更最糟糕的事情,而很多游戏者正是这样做的。当欠货数量激增,客户着急催货时,你需要克制力来控制想发出更多订单的强烈欲望。如果不克制的话,你和别人将来都会吃苦头。

总之:这些关键的提示总是被多数游戏参与者兹记,因为他只有当了解不同岗位的互相影响,才会变得头脑清醒。

要清楚“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这个原则,你必须明白,到货的延迟是供货商对你的订单量变化作出反应而产生的,是系统固有的。

“不恐慌”。这条提示是要求你懂的。恶性循环的产生是由于你追加的订单加剧了送货延迟。

二、解决和改进问题取决于我们的思考方式

思考方式有3层模式。第一层:对事件的解释,第二层:行为模式解释,第三层:系统“结构上”解释。

从系统角度看,对于任何复杂的情况都有多层面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解释都是“正确的”,但这些解释的用途却各不相同。

1.对事件的解释

对事件的解释,比如“谁对谁做了什么”,注定会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局限在反应式的心态上。

啤酒游戏会给我们提供生存的启示,大多数参与者对整个游戏的经历深感不满,认为这个经历纯粹是反应式的。但是很多人最后还是意识到,这种反应式行为源自于他们自己狭隘的注意力,即只关注眼前一周接一周发生的事件。

大多数人无法承受游戏中的局面:自己的库存严重缺失、接到超大量订单、以及蜂涌而至的啤酒新货。

当我们请他们解释自己决定时,他们一般都会给出典型的“事件解释”:“我在第11周下的订单量达到了事实,因为你受伤给我的。事件解释,我在弟媳中下的订单量达到了40,因为你受伤们给我的订货量达到了36,把我的库存啤酒全提走了。”只要他们继续把焦点放在事件本身,就注定会有这样的反应式的结局。

2.行为模式解释

“行为模式”描述的是看到长期趋势,并判断里面深藏的含义。比如,在啤酒游戏里,从行为模式角度的解释是:“生产和分销系统本来就受到市场波动的制约,会产生不稳定性,这种情况随着你远离零售商,越靠产业链上游去越严重。所以啤酒厂迟早要发生严重的危机。”

理解了行为模式,会帮助你从短期反应是心态中解脱出来;至少这样理解告诉我们,面对长期变化的趋势,我们要能够做出回应的。

3.系统结构上的解释

这是最不常见,但却最有力。它把重点放在回答以下问题上:“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行为模式?”

在啤酒游戏中,结构上的解释必须能够说明,参与者各自下的订单,发的货以及库存之间互如何互相影响,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不稳定和放大的作用。他一直遏制下的订单发的货以及库存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不稳定和放大作用。

为此必须考虑到,当系统固有的对新订单延迟关货的情况出现,以及延期又引起更多订单时,将会造成恶性循环。

尽管它不多见,但结构上的解释如果很清晰并得到广泛理解,那就能取很大的作用。

总之:对于大多数游戏者来说,最深层的洞察力通常是来自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产生以及改进的希望,这两者都取决于他们的思考方法。

以事论事为主导模式的组织,是不能持续进行生成性学习。我们需要“结构性”或者系统性思考的概念框架,也就是发现影响行为的结构性原因的能力。仅靠“创造未来”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啤酒游戏的参与者搞清楚影响他们行为的系统结构,他们对于自己改变行为的能力也就看清楚了,就可以采用适应更大系统的订货策略。

三、我的收获

一)要改写游戏抓住2点:

1.延迟反馈。(起药效需等待)

2.不恐慌(越急越坏)

二)思考方式

跳出事件解释,以免互推责任;

从行为模式层解释:长远目的着手,

从系统结构解释:通过行为模式找到核么根源。

要学会深层思考的方式,把目光看远些,看到未来趋势,不是议事论事;而且通过行为深挖行为的成因结构原因。

正如冰山模型一样,我们看到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要通过事件看到行为,再深挖行为动机一样(系统结构)。

如分析孩子考试分数一样,分数只是表面事件,通过分析的分数,观察他所为,再从他所做的,找到这样做的目的、影响,一一分析,直到挖出最核心一点。

虽然思维方式不好改,可通过三问,相信这样刻意练习,思维也可改。

1.WHAT 事件

2. WHY 行为

3.HOW 结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