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教练星球登陆战

A组 李彦霖 登陆敦敏《三十而立》3号空间站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33人  2f42982158e6

1.我的课程收获:

《原生家庭》虽然有“父母皆祸害”,但也有另一种倾向,现在很多我们没有做好的事情都会让“原生家庭”去背锅。

也许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有影响,但我们完整的生命历程不就是要突破,活出自我么?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生物都需要不断进化,物竞天择,留下好的去掉不适应发展的,最终物种得以进化。

同理,我们这一代不也需要“进化”吗? 我理解的进化就是尽可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缚,同时吸纳父母辈做得好的地方,

成为支持我们资源,最终迈向自由独立。

2.课程实操

想象你是一位传记作家,要为你的父母写一个小小的传记,介绍他们的生平,讲述他们的故事。

课下请做对父母一些小采访,问问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命里程碑,把他们的故事分别写下来。

如果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分别有一个名字,他们的故事分别是什么名字呢?

如:《记一个****样的人》《***的艺术人生》

或者,你可以为你的父母分别画一条时间线,

直线、曲线、河流,什么形状都可以,

将里程碑事件放在时间线上,看看他们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观察父母的人生,总结一下,你从他们身上传承下来的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可以支持到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问一个人,她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她的回答全是跟国家发展、社会问题相关的,你觉得她会是什么职业?

记者?公务员?社会学家?

答案我们后面揭晓,一起看看她认为人生中最深刻的几件事:

3岁时,全国大战钢铁,家乡葱郁的森林被砍伐精光,钢铁自然是没有炼成;

虚报浮夸产量,饿死了很多人,上幼儿园的“我”吃不饱肚子,每天哭着不去上学。

13岁,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接连去世,幼小的我很恐惧,觉得天都快要塌了,以后国家怎么办呀?谁来做领导人。

23岁,土地包产到户,不再吃大锅饭,每户人家都很有干劲,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没有随着毛主席去世而停止发展。

33岁,我国积累了实力,拥有了原子弹,和许多国家都建交,心里觉得非常安定。

43岁,西方文化入侵,人心浮躁,大家互相猜忌,不再信任,做生意也不讲究诚信。

53岁,许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有了很多留守儿童,许多孩子一年见不到一次妈妈,我觉得这些孩子很像一根稻草,没有人疼爱。

她们还要在家帮爷爷奶奶干活儿,自己去上学。

63岁,智能手机应用特别普及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手机,但网上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污染了孩子的眼睛,

也有不少孩子因为沉迷网络中断了学业,很为他们的未来担心。

对,这些就是我妈妈认为她生命中印象很深刻的事情,而她是个农民。

我原来以为妈妈不理解这次采访的目的,是希望更多机会让我(我的读者)了解她个人,

于是又多次换着方式跟她沟通讲讲她自己的生命历程,多讲讲自己。

后来妈妈说:“过去几十年,我好像就一门心思都放在怎么把你和你哥哥拉扯大,真的没有好好想过自己,也没有好好在意自己。”

我这才意识到不是她不懂题目,而是妈妈的注意力从来没有放在个人身上,幼年碰上文化大革命、大锅饭的时代,植根于生活里的全是“集体主义”,成年后,进入到家庭生活,又因为生活的重担让她没有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自己”身上,

把爱和关注都留给了家庭,留给了“责任”。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心中泛酸了,真的深深感恩妈妈这么多年的坚毅、包容和勤劳,我才可以有机会带着对自己的关照和思考,不断成熟。

接下来,我想和妈妈聊一点开心的事情,让她觉得生活也有“甜”。

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呀?

想当医生,救死扶伤!只是家里姊妹太多,上到5年级又碰到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学业,最终没有实现。

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有知识、有文化,这样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干的事业。当时供养你们两人上学再苦再累,

我都觉得可以坚持,坚持下来你们将来就会比我们强,比我们自由。

如果还有机会的话,你的梦想呢?

如果我生活在现在,我也希望自己当医生,不要在乎钱多钱少,不要在乎累不累,能救人治病是非常大的福报。

回首过去,有什么想起来就很开心的事情吗?

不多,一直忙忙碌碌,也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好像没有太多开心的事情。

不过有一件事,我想起来还是会觉得欣慰。你读研究生时,写的论文被邀请去参加美国的学术会议,我当时接到电话,

心里真的觉得自己这些年没有白辛苦,孩子很争气。这件事现在我都觉得很欣慰,也很开心。

看,妈妈最开心的事情竟然也是和孩子相关的。


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也附在此处,文中妈妈的优秀品质我看到了、记录了,也有一些融入了我的生活,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妈妈的人生也许并没有很精彩,甚至连她自己都觉得“不起眼”,但在妈妈的养育和影响下,我才能成为了今天的我

这篇流水账记录妈妈流水般的爱和教育

对妈妈的感恩不仅仅是放在一篇文章里,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应用语言大改造的知识,慢慢改变自己说话不够正向的地方。

例如,这几天北京桑拿天妈妈要中午趁孩子午休去银行取钱,存到另一个地方,我担心她出去太晒,中暑,心中希望她可以等几天凉快了再去,或者等先生开车送她去。

本来脱口而出想说的话是:“这么热,你干嘛非得去,改天凉快了再去不行吗?”

我觉得妈妈肯定感受到不支持不理解的情绪大过于我的关心。她也会不舒服不开心。

于是,我改成了“妈,这么大的太阳你都不怕,看来取钱的决心很大呀,这两天去银行一定不用排队。”

妈听了,哈哈大笑,说肯定不用排队,谁这大中午的去呀!

我说对呀,不如等待晚一点让**开车带你去,少晒一点,那天你还跟我说皮肤暴晒过度老化快,是不?

你如果真想现在去也行,那我就帮你叫个车。

妈妈回答,那算了,家里有车还浪费那钱干嘛,我等**回来吧。

妈妈也理解了我的想法,我们达成了共识。

P.s.略有遗憾的是,家父已故去,没有机会再采访他。因此他的传记部分就留白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