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平平淡淡,知足常乐,乐于分享,全家上下一条心,是父母也是孩子,是孩子也是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共同对抗生活中各种难题怪兽,相互支持,彼此鼓励,互相搀扶,这是他们这一家最平淡也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慨。
他们一家三口,都是知识分子,具备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品德,勤于修身,乐于修学,热爱阅读,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他们乐于平淡,与世无争,钱钟书如此,杨绛也如此,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都不屑。
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了,被杨绛老师他们一家的故事感动,她笔下很多日常和生活小细节,也深深触动了我,真想找一个理解自己,懂自己,包容自己的人平淡相伴一生。彼此,我闹你笑,事事有回应,时时有所念。
#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
每个人的作息习惯都不一样,分开作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做事休息,不必完全步调一致,允许差异性的存在。
#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立普登“(Lipton)茶叶了,我们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至今,我家里还留着些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我看到还能唤起当年最快乐的日子。#
哈哈,看到这忍不住笑起来,Lipton立顿,这个品牌的茶包是我一朋友高中时候特别喜欢喝的一种茶,简单方便,包装袋一撕,就可放去泡开,一眨眼功夫就可以喝到清甜提神的茶水。看到这就想起那个黄色包装的茶包,还记得有个同学揶揄他说,这个茶有毒的,你不要喝这么多啦。不过Lipton袋泡茶在2012年被查出有毒,我们高三那年刚是2012年,应该没问题的吧??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我身边最喜欢喝茶的同代朋友,差不多我们每次见面都是去喝茶,这也是搞笑。
#我们回到老金家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
坐在最爱的人身边,做着最喜欢的事情。
相对读书,岁月静好,看着这文字,脑海中就出现他们相对读书的画面,安安静静,各自沉浸在自己眼前的书和文字里。如此的生活,怎能不甜?
#钟书每和我分离,必须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圆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圆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圆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我们偶然出门一天半天,或阿圆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平时家居琐琐碎碎,如今也都成了“石子”。#
这段描绘他们日常琐碎的细细念,多么有爱温暖。他们不舍对方,总想陪伴一起,但因工作总有分离的时刻,之前钟书按爹爹安排,到蓝田当英文系主任,而杨绛和阿圆留在上海,只能在寒暑假相聚,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安排,也时常有分离。但尽管身在别处,也不忘把自己的日常记录下来跟对方分享。在他们那个年代,尽管没有网络如此便捷的平台,也能用他们各自独特的方法跟对方分享把弄大大小小的“石子”。
他们的故事很幸福美满,但故事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在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地快乐。快乐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地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
1997年春,阿瑗去世。1998年末,钟书去世。
我们仨人就此失散。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看到这里,很心疼,昔日相亲相爱,你闹我笑,彼此搀扶的日子还历历在目,恍眼间,他们就先一步离去,只留下杨先生一人在这世间。往昔温馨有爱的家也随之离去,家不再存在。
我的家在哪?我的归途在哪?
没有爱人在旁,吾心不安之处只是我们在这人间流浪的避所。唯有我心安处方为吾家。愿每个在这人世间流浪的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寻觅到心安之所,找到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快乐地生活,为事业工作拼搏,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日三餐有滋有味,一年四季生活有盼头。更能在日常琐碎事中找到大把小把的石子,和家里人一起把弄,重温生活的美好。
阿瑗钟书相继离去后,杨绛闭门谢客,一面读书,一面整理钱钟书先生的书作,同时把他们仨的故事写下来,重温一遍,以此来和他们相聚。
都说他们是神仙伴侣,是最美的爱情。携手一生,相濡以沫,心系对方,乐于分享,知足常乐,和伴侣成为朋友,以待友之心对待自己的伴侣,找到彼此相处的秘方,相伴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