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有事没事,如何用功

2022-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嵘读书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34:从心学源头讲起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36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37条

学习体悟:

”省“是曾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反省你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合适。

”察“是去反观你自己的内心,察主要察的是念头。

阳明先生讲的心学或儒学里面的静坐,就是省察。

存养就是存心养性,存心是让你的心不放失、不逐物。

达到此心不动的状态,阳明先生讲叫循理

视频第37集文稿:(在记录中,个别地方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我在讲《传习录》上卷,第37条时被问到问题最多的,只有16个字,”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这句话不但绕,理解起来是真的磕磕绊绊。

省察就是阳明先生经常讲的省察克治的省察。

”省“是曾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反省你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合适。

”察“是去反观你自己的内心,察主要察的是念头。

你注意在心学里面,说你真正用力的位置,就是格物。格物是从心里做功夫,格从哪下手,就是从你的念头。念头刚刚一升起的时候,这个叫心髓入微处。

阳明先生在南京做鸿胪寺卿的时候,特别兴奋,给黄绾写信,说在心髓入微处用力,杀人要在咽喉处着刀。做学问就要从心髓入微处用力。你只有感受很真切,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你一个一个的与这个去相对应对照,然后你去体会,你发现真的是那样。你就不会忘,其实学习不是说一遍遍去背,你真的一下子触动到你内心,那个真切感受它根本就不可能忘。你想忘都忘不掉。

存养是什么意思?

存养是《孟子》里面的话:存心养性。

心跟性在心学里面其实是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说朱熹先生说的是性,阳明先生讲是心,其实阳明先生这里面,天赋予我们的是性,性就是理,这些东西都是在心里面,所以心也好,性也好,理也好,这只是不同的称呼,要解决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存心养性就是孟子讲的,为学之道无他。没有什么别的就是收放心而已。那个心跑到外面去了,就是逐物,你要把它收回来。程子讲的你的心在你的腔子里,在它本来的那个位置。其实就是不逐物。

这两句话应该怎么样去理解呢?

你注意,关键是要看有事跟无事。我们前两天刚刚讲过,心学是靠静坐修成的吗?

静坐的时候就是无事,一个很安静的那个状态。当你很安静的那个状态就是无事的时候,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省察。不是说两眼一闭什么都不想。阳明先生说他所教的静坐不是禅坐。在辰中龙兴寺阳明先生教学生静坐,后来他特意强调静坐不是教你们禅坐。禅坐是什么,大家有过冥想体验,你要进入那个状态,冥想不是想很多事情而是什么都不想。进入一个无念的状态。刚开始数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最后的时候,你的目标不是数你的息,而是什么东西都忘掉。

阳明先生讲的心学或儒学里面的静坐,就是省察。你很安静的时候 你要去反观内心,去反省。去观察你自己心里面的念头。很安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省察。

如果有事情来的时候,你反而要特别注意存养。存养就是存心养性,存心是让你的心不放失、不逐物。其实就是此心不动的那个状态。

怎么样才能存住这个心,让你达到此心不动的状态,阳明先生讲叫循理,循理就不动。

按照理来它就不动。怎么样才算按照理来,本来心体就是按照理来的,它不按照理去行进,就是因为有东西干扰了它,阻隔了它,隔断了它也可以叫遮蔽了它。这些都是心学里面常用的词语。阻隔也好,遮蔽也好这都是私欲。就是把私欲去掉,保守住你心之本体。

阳明先生曾经跟 他的弟子讨论关于兵法的问题。钱德洪他们都问过阳明先生,阳明先生打仗很厉害,问先生兵法奥义是什么?阳明先生说就是此心不动。也有人说不要讲讲细节的战术等等吗?阳明先生说当然这个也要讲,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此心不动。

他举了个例子,他在收拾朱宸濠在鄱阳湖上水战的时候。他说平时那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可是一临战的时候就被吓傻了,三番王次的下令为火攻火攻。看那人马上就怔住愣住了。我们知道阳明先生带的那些兵还有将领,很多都是文官。以前我们在《心学往事》里讲的很多,是知府知县推官等等都是文官,很多人从来没上过战场。这样的人阳明先生只要是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用很有效的方式去管理他们,其实一样能够打胜仗。但是有很多人真是从来没打过仗,一上去真的就被吓傻了。没事的时候大家都侃侃而谈,但一旦事情来了尤其是很严峻的事情,通俗的话讲就”麻爪“了,不知道该 怎么办。那几个人的情况其实就是麻爪的那种状态。越在这个时候你越要注意,用阳明先生的话讲叫定盘针。我们以前不是一再说,就只有这一件事情,只有这一件事情,人早到晚,从少到老就只有这一件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你慌乱的不知道该干啥,但是你只要记住你只有这一件事情,就坚守着那个定盘针就好了。

省察就是有事时存养,存住你那个心,那个心就是你心之本体,就是良知,就是天理,它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你只要守住这一点,然后你就不会慌乱成一团,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所措,不会麻爪。

阳明先生讲,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心学你修到了一定程度,用梁启超的话讲就是,你真的是勇猛无畏。你只有到了那程度你自己去体会,你才会发现,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去做,能够定住神,稳住心,去从容应对。这是练到一定程度的功夫,而不是说我们记住这个知识就可以了。当你练到那个程度,你真的就可以虽柔必强,虽愚必明,勇猛无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