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假象,恶毒才是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三字经》开篇的前六个字。
可是,我却喜欢荀子说过的另外六个字,“人之初,性本恶”。
不去探讨人性的本质,也没有权威的证据说明人是善还是恶,只是如果从生活中去总结你真的会发现,也会慢慢的去相信,恶毒真的是人的本性,而善良只是我们伪装的假象。
可能这句话,说的有点片面,很多人并不苟同,但是我觉得事实就是这样,所谓的善良,真的是他们去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罢了。
“人之所,性本善”的解释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而结合实际生活,其实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早已经注定了。不能说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人的命运都早已注定。
阶级的固化、层级的分明、种族的歧视、家境的起点等等等等,都很难去改变。也虽然中国建国改革开放衍生了很多机会也打破了很多格局现状,但是现在的我们,再去改变谈何容易。
有的人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打破了头皮才来到罗马,而有的人打小就出生在罗马,怎么比?如何比?根本比不了。
而之前报道过的,老人因为年轻人没给让座,而打骂对方的,你能说这些老人变坏?不,并不是,不是老人变坏了,坏人永远只是那一部分的人,只是坏人变老了。
有人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我并不是很同意这个观念,因为善良只是伪装的假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平时你们认为的老好人,你们相信并不会在你背后捅你一刀的人。在某一时刻却最终出卖了你?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想不通,其实有啥想不通的?比如职场的升迁,深造学习的名额,一旦你开始影响到对方的利益,对方为什么还要继续选择善良而去把机会让给你?那些所谓的告黑状、捅一刀啥的,只不过是对方回归了自己的本性罢了。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我想很多人小时候也应该有读过。
故事讲得是海蒂很小久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所幸得到了姨妈的收留,只是这照顾没有能够持久,最终海蒂被姨妈送到了阿尔卑斯山的爷爷身边,而爷爷因为失去儿子,伤心的开始并不接纳自己的孙女,只是后来在海蒂那纯真的感情感染下,爷爷才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小镇的村民其实都蛮淳朴善良的,但是因为海蒂的爷爷因为没有宗教信仰,村民觉得他与他们不是同类,也都把他当做倔强而古怪的老头,都对其敬而远之,甚至也有言语上的辱骂。哪怕后来当海蒂被姨妈骗走卖到法兰克福的富人家,爷爷着急的去追赶自己的孙女时,小镇的村民们有的只是嘲笑,你说这些淳朴的人是善良还是恶毒?
对于姨妈这个角色,不知该如何评价,姨妈的确是照顾抚养了海蒂好些年,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一丝小利益,还是把海蒂卖给了富人家当伴读。虽然这个富人家的人都非常的好,也虽然海蒂在富人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你说姨妈的这个做法是善良还是恶毒呢?
在法兰克福的富人泽塞曼一家里,除了奶奶这个角色我非常的喜欢外,家庭成员的其它角色都有瑕疵。
泽塞曼的独生女克拉拉,一位美丽大方而富有教养的小女孩,她真心非常的喜欢海蒂,也与海蒂有了真挚的友情。但后来当海蒂因为太过思念爷爷,出现了梦游现象,得需要送回爷爷身边才能治好的时候,克拉拉第一时间并不是希望海蒂回到爷爷身边治好病,只是想着自己没有了陪玩的朋友而生气的大发雷霆的不愿意海蒂离开。也虽然后来在奶奶的干涉下,海蒂回到了爷爷的身边,克拉拉因为去看望海蒂后,轮椅被放羊娃皮特生气的推下悬崖后,双腿奇迹般的恢复了行走。但是你说克拉拉开始因为要失去海蒂时所大发雷霆的时候,他是善良还是恶毒?
家主泽塞曼也因为心疼女儿,所以开始也并不愿意海蒂回到爷爷的身边。放羊娃皮特因为克拉拉的到来,导致自己的小伙伴海蒂的眼里只有克拉拉而没有了自己,然后一气之下把克拉拉的轮椅给推到了悬崖之下。你说皮特是善良的孩子还是恶毒的孩子?
只有奶奶是真的善良,不仅言传身教,引导着海蒂成长与学习,为海蒂未来铺垫方向,也还非常的懂得照顾他人,为他人考虑着想。
最后,不去说人是否都是自私的,因为我们都明白那么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这几个人物里,你说他们善良吗?都非常的善良。那你说他们恶毒吗?真的很恶毒,为了一己私欲做出的行为,的确非常的让人厌恶。
而人性这个东西,不好说,也没法说。
恶毒虽然是本性,善良也虽然是假象,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永远的把这个假象,给一直做下去,而不露出恶毒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