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厉害的人,都是玩转时间的高手
文/依云
01
当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我们所生长的家庭和周遭的环境,便开始对我们的成长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我们从生命最初的自然状态,开始汲取各种知识和营养,同时,也会有一些条条框框,开始束缚住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让我们在生活中有些畏手畏脚。
于是,我们开始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和逃避。
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不止有一个镜面,也不止有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
它应该是多元而丰富的,是有着多种模式和纵深的内涵的。因为见解不是存在于僵化的教条里,而是鲜活的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
我们只有由内而生发出一种力量,用智慧去打破那些束缚我们思想的东西,才能开启自我成长的更多可能。
当我们不断的去尝试,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02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可人们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从根本上来讲,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了他最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世界上一般只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活在过去的人,
这种人要么是怀念过去的时光,要么是沉浸在过去的悲伤里;怀念过去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而沉浸在过往里的人则会抑郁无常,进而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第二种是活在现在的人,
这种人要么是及时行乐,幸福感强;要么是认为凡事自有天命,会顺从命运的摆布和安排;
第三种是活在未来的人,
这种人具有前瞻性,会牺牲当下享乐的时间,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对时间的利用率比一般人高,但往往幸福感又不强。
每一种都不完美,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的优劣,也没有绝对的正确。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混合折中的方式,使三者取得平衡。
现实生活中,我们以往印象中的大牛,多半是严谨而不苟言笑的,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到了对未来的投资上,生活枯燥而没有趣味;
而如今,说起某些牛人,身份却往往不止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比常人能更好的玩转时间,平衡好当下与投资未来的冲突,又能串联起过去与当下的某种微妙的联结。
03
人只有有了长远的目标,才不会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目标,便要学会区分出自己的“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
例如,以写作为例,你的“远期未来”便是成为一个作家,或者是出书,也可能是写剧本,但是未来遥不可及,想要有这样质的变化,便要从“近期未来”开始;
“近期未来”就是你需要持续的输入输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以自己的笔触书写人生的感悟,平时多积攒写作的素材和资料,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你的“远期未来”,走向期待的成功。
因为远期目标太大,往往没有可行性,而近期目标却有可操作性,也能罗列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但若一味的沉浸在可行性的事情当中,需要克服的,便是我们很难再有勇气去应对更有挑战的事情;因为沉浸当下很容易让我们忘了初心,甚至在前行的路上轻易就跑偏了方向。
有效的做法是把更有效率的使用时间的行为设定在“远期未来”的基准上,将“近期未来”更加情境化、具体化。当两者发生冲突,或者近期目标不再为远期目标服务时,能及时的完成切换,并克服各种阻碍和冲突。
就比如,我们想要培养一个自律性极强的孩子,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那么具体可行到每天的时间里,我们要监督孩子能否按计划完成各项生活和学习任务,当我们忙于其他或者分心时,孩子便会跨越界线,超时的以打游戏或者看电视来取代学习,也或者是无限制的玩闹 ;
这时候,你觉得你手下的事可能更重要,不管孩子,这样,近期目标便对远期目标形成了阻碍。如果这样的情况每每发生,那么,你的远期目标就永远也实现不了。
丰碑无语,行盛于言,想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宁可自己辛苦一阵子,也不能让孩子辛苦一辈子。
04
怎样评判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在面对诸多事务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
一件事在当下带给我们的收益大小,即收益值。当收益值随时间衰减,能持续时间越长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持久,也就是越值得我们去付出的事情。
大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做能带给我们即刻好处,但是收益无法持续下去的事情,比如游戏,比如短视频,这些可以带给我们片刻的愉悦感,但转瞬就会消失,为了持续获得这种愉悦感,我们就只有将游戏继续下去。
这就像我们在沙坑里抓沙,刚获得愉悦感受,沙子却已顺着指尖滑下,于是只能重新抓起沙,反反复复,虽然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可每一天我们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多做收益值能持续的久的事,它的效益是持续累积和叠加的,即使每次的收益很小,但是只要它可以持续很久,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块基石。
就像文中说的背单词,背完几天忘记了,重新背时,第一次的印象已经存在了记忆里,就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
人生多艰,平庸的人都有着相似的随波逐流,而那些取得不菲成就的人,多半是将绊脚石齐齐整整的码在脚下,不断增加自己向上攀援的高度。
现代人常常爱犯的错误,一个是选择无能,一个是执行无能。
选择无能者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执行无能者是“明知其可为而不为之”,也就是我们现实中会遇到的拖延症患者,拖延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罗列出自己可获得长期收益的学习生活指南,用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情,比如,
每日的阅读与冥想;
半小时的跑步或者健身;
结交同频的朋友;
这样才能时刻提醒我们不要沉迷在短暂的欲望追逐之中。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冲击,碎片化阅读,有些更新来的有多快,沉寂就有多快,无价值的信息构成了信息噪音,干扰着我们对有价值信息的判断。
排除噪音,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最大化,才能将自己选择的路一往无前的走下去。
05
人生几十年,倏然而逝。纵观行色匆匆的我们,哪一个不是疲于奔命?
工作与生活的琐碎像自动膨胀的螺栓,塞满了我们生命的缝隙。
形形色色的诱惑冲击着我们的身心,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坠入欲望的深渊。
我们因为快而痛苦,而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每一项任务需要完成的时间总是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又或许,某一个突发事件的到来,总是打乱我们的全盘计划;
于是我们焦虑,我们叹息,我们自责,甚至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即使偶尔计划对工作效率的提升起了一定作用,但我们的主观感受很难与之一致,我们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多的永远做不完,直至我们心力交瘁。
而其实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方法
1、生活要快慢相宜,给自己反观自省的时间,我们的事业也好,学问也好,终归要以生活为目的,否则,事业便失去其最初的意义。
2、分清要快和要慢的事情,比如,做家务,常规工作任务,无法达成共识的争执,这些都是需要快速完成的事项;而诸如欣赏艺术作品,旅游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思考生活中的重大决策,酝酿一个好的Idea,这些都是需要慢思考的。
3、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全身心投入到一件自己的业余爱好中,会比被动接收娱乐信息(比如看电视),获得超出数倍的满足感。
我们的生活不应是割裂的,它有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路径,以及不同的期待。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视角生活。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学会“慢”与“快”的自由切换。
只要我们知晓了这样的道理,掌握了这样的切换方法,人生便不再变得艰难。
也许你我都曾被生活推推搡搡地逼上我们不喜欢的路,但是那又何妨,道路且长,所有我们走过的弯路,都不过是成功前的热身,从现在开始沉下心,将面前的羁绊垫在脚下,总有一天,有志者可以事竟成。